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环境与成长 当今社会,在评价人的成长因素时,大多评价者会不约而同的提到人内在因素对成长的影响,有一种“内心强大,啥也不怕”的感觉。但是,外界环境真的那么无关紧要吗?否!外界环境的好坏,恰恰是影响人的心态与健康发展要素。正如小鱼在鱼缸里长不大,那是因为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而放到大水池中,小鱼就成长为大鱼,那是宽松的环境,为小鱼的成长提供了长大的空间。所以,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这个大熔炉中,生物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适应,只有适应,才能更好生存下去。正如狼一样,在野外,它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不断体验,去发现食物,顽强地活下来。而如果在人们喂养照顾中,狼会成为逆来顺受的宠物,慢慢退化了它的适应性机能。所以,生物都会向着生存方向成长。纵使现在有很多人批判现实制度,但他们依然生活在他批判的世界里,不也是一种适应吗?《进化论》告诉我们,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类,不适应环境,就要灭种灭族。所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可小视。 适应环境,但不影响人们改变环境。人类适应环境不是生存的目的,改变环境,使之美好,并与之和谐共生,才是最高的境界。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的曹子建,放荡不羁,一介书生的王子安,亦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以现实为出发点,力主去改变某些不适应的社会现实。林和靖需要一种“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优美境界;李白高歌“夕阳残照,汉家陵阙”的悲慨壮丽;秦少游苦吟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迷惘与惆怅。这些仁人志士,都是梦想着建立一种美好的家园而孜孜以求地探寻着,摸索着。 由此看来,环境对人影响巨大,人可以按照理想去改变和追寻美好的环境。 心有梦想,在改变自己中改变环境。一个很沉默少言,不引人注意的人,他在别人的眼中不算聪明,身体弱小的他怎么也无法让人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当一位教授讲了一堂课,并告诉他们一个名叫哥德巴赫的人提出的伟大猜想时,他被吸引了,立志要解决这一猜想,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别人都当玩笑取乐时,他却深深着迷了。尽管他体弱多病,但他依然废寝忘食的学数学。在其他同学还碌碌无为时,他成为了离这颗“明珠”最近的人,他毫不犹豫地伸手摘取。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称赞他“你移动了群山。”他就是陈景润,一个传奇的人,一个给一代人以信心和巨大鼓舞的人。他没有受条件不好,住房不好,研究环境不好等外界的影响,以巨大的热爱之情,改变了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朋友,是鲲鹏,就要展翅高飞于九万里高空,自由自在翱翔;是骏马,就要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山岗,驰骋疆场;是奇才,就要及早地历练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利用环境,造就自己;改变环境,造就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应该茁壮地成长! 【修改与点评】 1.题目“环境与成长”揭示了材料的中心,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要论述环境与人成长关系。 2.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创造环境。最后展望前景,励志成长。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立意: 鸟的角度:得过且过 置之死地而后生 危机感与忧患意识 变革 提升自己 学会适应 知足不长乐 巢的角度:挫折 顺境与逆境 大社会与小家庭(大漠与绿洲、树、巢) 鸟与巢关系的角度:环境与成长 平衡(破与立) 个人与社会 另外:有除旧布新,推陈出新;要不懈追求,不要安于现状;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生活最终要靠自己过,不要依赖别人,人要考自己奋斗。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 中心 ),点题目( 中心 )。( 5 )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文字有三处语病,请写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

①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故事。②有一个部落,它的人民受到周围妖魔的侵扰,生活在灾难之中。③部落首领格萨尔王经过艰苦征战,最终降伏了四大妖魔。④这部英雄史诗散韵结合的说唱体形式叙述故事。⑤它韵文部分有五十多万行,散韵文共逾一千多万字,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⑥这部史诗除了在我国境内的藏、蒙古和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外,还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流传。⑦不仅它是一幅展现藏族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也是一部全面反映藏族历史、宗教、医学、民俗等文化内容的百科全书。

序号

修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材标准,使门阀士族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是外在的、表面的、一般的、世俗的

②它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

③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谈论的中心

④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能力便成了重点所在

⑤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依赖、所鼓吹的对象

⑥而是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

A.②③④⑤①⑥                B.②③④①⑤⑥

C.③②④①⑥⑤                D.③①⑥⑤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央纪委1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事件4238起,处理5340人。

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C.“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作,但不少艺术在获奖之后往往被束之高阁,难以真正走进大众。

D.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划横线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

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B.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毁于一旦

C.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D.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