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亲子数码艺术展”在台北市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幕,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吸引家长与孩子,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B.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C.过去一年里,中国媒体一直展现出习近平主席生活化的一面,老百姓给他的昵称“习大大”,更是传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的信息。

D.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句式杂糅,在“推出”后面加“的”;B不合逻辑,去掉“停止”;D.成分残缺,“寻求”缺宾语。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病句的辨析有以下几个技巧:①感审读法。在审读的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 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在做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做题方法,一定要胆大心细。胆大我认为是大胆 的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②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 语),这时我们就要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写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 当。③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在语法上不存在错误,但是在逻辑上却存在毛病,这是我们就应该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④造句类比法。有的 句子是否有语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语病。⑤规律标识 法。绝大部分病句都有一个或几个标志性词语或者敏感部位。其中我在高中实习期间发现考卷中总能出现“能否”、“是否”一些词语但后部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单独 出现这就形成了语病。这就是“双面对一面”,还有就是在数字减少是出现“几分之几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虽然2014年匆匆而过,但那些既有意义又充满着正能量的故事与片段一定会给自己、家人甚至陌生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C.比喻在议论文中,小而言之,可作为论证方法使用,以句为单位出现;大而言之,可作为修辞方法运用,以段或篇为单位出现。

D.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绣,以其图案秀丽、色彩典雅、线条明快、绣工精细的特色闻名于世,一直是备受新老顾客青睐的手工艺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的人本来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最后只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_____________,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③奋斗是头上冒着热气、额上流着汗水的辛勤劳作,不是海阔天空的_______________

A.改头换面    束之高阁    夸夸其谈      B.改头换面    置之不理    侃侃而谈

C.改弦易辙    束之高阁    振振有词      D.改弦易辙    置之不理    娓娓而谈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______________,为他的朋友——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

②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婚礼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貌似那么__________,但却是那么合情合理。

③历史上确有商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向官府______________,以此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

A.徇私舞弊    荒诞无稽    眉目传情      B.徇私舞弊    荒诞不经    暗送秋波

C.营私舞弊    荒诞无稽    眉目传情      D.营私舞弊    荒诞不经    暗送秋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周恩来:识见高超,理境澄彻

1913年2月,周恩来随四伯父周贻赓从沈阳来到天津,考入南开学校就读。从15岁到19岁,正是一个年轻人思想、性格、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考入南开开始,周恩来就陷入物质生活清贫、苦寒的窘境,其求学费用主要靠四伯父供给,常有不济。但他以艰苦朴素为荣,一心向学,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师长的喜爱、同学的尊敬。毕业时,同学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而独能万苦千难中多才多艺,造成斯绩。”时任南开校长的张伯苓先生更称赞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1916年5月6日,在有260名同学参加的作文比赛中,周恩来以一篇《诚能动物论》荣获第一名。在这篇文章中,周恩来开宗明义,指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崇诚信、弃诈伪。在列举了中外历史上一些名人政绩后,深刻地阐明:“一人之智慧有限,万民之督察极严,期以一人之手欲掩天下目者,实不营作法自毙,以诈为利,以伪为真,卒至自覆自败,与人以可讥可耻之据”。文章结尾,他将矛头对准当时的反动统治者:“虚伪可惑少数人,惑人类一时,不能惑人类最长时期”,统治者欲驱使人民的“生命脑力以供一二私人之指挥,其智可悯,其愚不可及也”。阅卷的所有老师对此文激赏不已,批语道:“识见高超,理境澄彻”,“用笔之遒劲,布局之绵密”殊为罕见!作为南开创办人和校董的严修欣然题匾额“含英咀华”以示嘉奖。

周恩来曾在南开校刊上撰文,论述好文章的三条标准:“全篇主意须具有识远超群之处;章法笔致须紧密完备;事实或议论应有关世道民俗。”这也正是他中学作文所具备的文风。

周恩来在南开学习的4年中,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时刻。他将内心的悲愤凝聚在笔端,写下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中国现实之危机》等多篇作文。在文中,他历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事实,大声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振聋发聩的语言表达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革命思想。

1915年1月,日本在强占山东胶州湾后,又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2月11日,中国留日学生千余人举行抗议活动。在此历史背景下,周恩来在《尚志论》中,发出“是而人者,使之立国于二十世纪竞争潮流中,乌得使神州不陆沉耶”的感叹!文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典故,论述立志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抒发了献身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希望者何?志是也!”他在文中写道:“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卑之害也。”“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也。”他所主张的“计其大”就是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全篇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气象磅礴。国文老师的评语是“词腴气畅,生发不穹”,即语言丰富,文气通畅。

1915年3月所作的《论名誉》一文,最能反映青年周恩来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在700多字的文章中,周恩来不仅对于名誉的发生、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对于如何对待名誉发表了正气磅礴的议论。文章慨叹:“智者遇之顿失其智,愚者当之益增其愚,颠倒世人,尽入壳中”。他列举孔子作《春秋》等事例,论述了舆论与名誉、名誉与气节之间的关系,主张有识之士珍惜自己的名誉,鄙视那些只谋求名誉,不计及实事,欺世盗名之徒:“若夫汲汲于利之徒,日惟名誉之是谋,不遑计及实事,虚声盗世,眩世眩俗,以淆乱风气者,是名誉之罪人也。”他告诫世人,要以正义为准绳决定如何行动,不要“幸存邀名之心”,相信“千载之下”历史会作出公正的结论。这不是周恩来伟大一生的真实写照吗?

1917年6月,周恩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并获得“国文最佳者”特别奖。

(选自2013年2月2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   

A.物质生活的清贫影响了青年周恩来的人生观,使他养成了以艰苦朴素为荣的优良品质,一心向学,埋头苦读,深受赞誉。

B.《诚能动物论》思路缜密,用中外历史名人政绩为例,阐明了必须崇诚信、弃诈伪的观点,并指斥当时反动统治者的愚蠢。

C.周恩来所写文章被老师激赏,并获得严修先生的盛赞,因为他面对民族危机敢于大声疾呼,影响了周围的许多青年同学。

D.周恩来在年轻时就立志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不计个人得失,不求个人荣辱。

E.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选取了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写文章激励人们的事迹,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人格和崇高追求。

(2)文中大量引用周恩来文章的原文和老师的相关评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

3周恩来所写文章识见高超,理境澄沏体现在哪些方面?(6

(4)年轻的周恩来在思想、性格、人生观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伟大与高尚对你有什么启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2)韩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述要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的道理。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画出曹操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

有立体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