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月 光 如 泪 ①中国的二胡是一种很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3分)

①中国的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乐器。它的结构,其实和小提琴差不多。琴筒相当于小提琴的琴身,琴杆相当于小提琴的琴颈;二胡两根弦,小提琴四根弦;琴马,弦轴,形状不同,功能相仿;弓的造型虽异,可用的都是马尾。两者发声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弓弦摩擦出声,再经琴身共鸣,奏出千变万化的曲调。所以有西方人说,二胡是“东方的小提琴”。其实,这话有所偏颇。小提琴,据说是由东方弦乐器在西方长期演变而成,到15世纪末才开始逐渐定型。二胡,最初并不是汉民族的乐器,而是来自西北民族,所以称“胡琴”,意思和胡笳、胡桃、胡椒类似。然而在西方的小提琴成型之前,中国人早就在拉胡琴了。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样的诗句。那时是公元11世纪。而到元代对胡琴就有更具体的描写,《元史·礼乐志》这样记载:“胡琴……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这正是现代人看到的二胡。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小提琴,是“西方的二胡”。这当然是说笑而已。

②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二胡拉出的曲子也许最能撩拨听者的心弦。我以为,用二胡拉悲曲远胜于奏欢歌。很久以前,我听过瞎子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单纯的声音,缓慢悠扬的旋律,带着些许沙哑,在冥冥中曲折地流淌。说它是映照着月光的泉水,并不勉强。然而乐曲决不是简单地描绘自然,这是从一颗孤独寂寞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这声音饱含着悲凉和辛酸,是历尽了人间悲苦沧桑后发出的深长叹息。这是用泪水拉出的心曲,听着这样的音乐,我的心灵无法不随之颤抖。我想,阿炳当年创作这首曲子,未必是描写二泉,而是对自己坎坷凄凉一生的感叹。一把简简单单的二胡,竟能将一个艺术家跌宕的人生和曲折的情绪表达得如此优美动人,实在是奇迹。在感叹音乐的奇妙时,我也为中国有二胡这样的美妙的乐器而自豪。后来,我听到小泽征尔指挥庞大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二泉映月》。阿炳的二胡独奏,变成了许多小提琴的合奏。在交响乐团奏出的丰富的旋律中,我眼前出现的仍是映照着月光的二泉,仍是阿炳孤独的身影,他黑暗的视野中看不到泉水,也看不到月光,然而谁能阻止他向世界敞开一个音乐家的多情的胸怀?谁能改变他倾诉苍凉心境的美妙语言?我看到,站在指挥席上的小泽征尔,深深沉醉在《二泉映月》的旋律中,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③十多年前,在旧金山街头,我曾很意外地听到一次二胡独奏。那是在一条人迹稀少的街上,一阵二胡琴声从远处飘来,拉的正是《二泉映月》。在异国他乡,听到如此熟悉的中国乐曲,当然很亲切。可是走近了我才发现,拉二胡的竟是个沿街乞讨的中国人。这是一个中年男人,低着头,阖着双眼,沉浸在自己的琴声里。他拉得非常好,丝毫没有走调,而且,把那种凄楚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远远地看着他,不忍心走到他身边,然而琴声还是一声声扣动了我的心弦。听过无数次《二泉映月》,在旧金山街头,是我听得最伤感的一次
1.为什么有西方人说“二胡是‘东方的小提琴’”?(不超过25个字)(3分)
2.文中说“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其动人之处在哪里?(4分)
3.为什么作者说“听过无数次《二泉映月》,在旧金山街头,是我听得最伤感的一次”?(6分)

 

1.二者的结构差不多;功能相仿;两者发声的原理一样。(每点1分) 2.二胡的声音最能表现悲情;阿炳的《二泉映月》是用泪水拉出的心曲。(每点2分) 3.异国他乡;拉二胡的竟是个沿街乞讨的中国人;琴声表达了凄楚无奈的情绪。(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要找准答题区间。此题的答题区间根据“所以西方有人说,二胡是‘东方的小提琴’”已与所在位置可知在文本第一段中这句话的前面。只需根据他们找出二胡同小提琴的共性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也应先找准答题区间。根据题中“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一句所在的位置可知,答题区间应在文本第二段中这句话的上下文。根据其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的答题区间在文本第三段。可根据下列语句归纳:(1)在异国他乡,听到如此熟悉的中国乐曲,当然很亲切;(2)拉二胡的竟是个沿街乞讨的中国人;(3)把那种凄楚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8分)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 彳亍着,                     (《雨巷》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在中秋佳节,很多亲人朋友都相互送出祝福。“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正是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也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日三首(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①邗hán沟:今扬州至淮安的一段运河。②菰蒲:菰,茭白。蒲,蒲草。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
2.请对第四句中的“忽”字进行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 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和情感?请简要作答。(2分)
3.试分析“礁石”这一形象。(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 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③覃思:深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C.粲恒典之                   典:掌管         D.其强记默识如此         识:认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3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3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查看答案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