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恨 书 宗璞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觉得有几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8分)

恨  书

宗璞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觉得有几分吓人。书之可宝可爱,尽人皆知,何以会惹得我恨?有时甚至是恨恨不已,恨声不绝,恨不得把它们都扔出去,剩下一间空荡荡的屋子。

显而易见,最先的问题是地盘问题。老父今年九十岁了,少说也积了七十年书。虽然屡经各种洗礼.所藏还是可观。原先集中摆放,一排一排,很有个小图书馆的模样。后来人口扩张,下一代不愿住不见阳光的小黑屋,见“图书馆”阳光明媚,便对书有些怀恨。“书都把人挤得没地方了。”这意见母亲在世时便有。听说有位老学者一直让书住正房,我这一代人可没有那修养了,以为人为万物之灵,书也是人写的,人比书更应该得到阳光空气,推窗得见的好景致。

后来便把书化整为零,分在各个房间。于是我的斗室也摊上几架旧书,《列子》、《抱朴子》、《亢仓子》、《淮南子》、《燕丹子》……它们遥远又遥远,神秘又无用。还有《皇清经解》,想起来便觉得腐气冲上天。而我的文稿札记只好塞在这些书缝中,可怜地露出一点纸边,几乎要遗失在悠久的历史的茫然里。

其次惹得人恨的是书柜。它们的年龄都已有半个世纪,有的古色古香,上面的大篆字至今没有确解。这我倒并无恶感。糟糕的是许多书柜没有拉手,当初可能没有这种“设备”(照说也不至于),以致很难开关,关时要对准榫头,关上后便再也开不开,每次都得起用改锥(那也得找半天)。可是有的柜门却太松,低头屈身,找下面柜中书时,上面的柜门会忽然掉下,啪的一声砸在头上,真把人打得发昏。岂非关你人命的大事!怎不令人怀恨!有时晚饭后全家围坐笑语融融之际,或夜深梦酣之时,忽然一声巨响,使人心惊胆战,以为是地震或某种爆炸,惊走或披衣起来查看,原来是柜门掉了下来!

其实这些都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因我理家包括理书无方,才因循至此。可是因为书,我常觉惶惶然。这种惶惶然的感觉细想时可分为二。一是常感负疚,一是常觉遗憾。确是无法解决的。

邓拓同志有句云:“闭户遍读家藏书。”谓是人生一乐。在家藏旧书中遇见一本想读的书,真令人又惊又喜。但看来我今生是不能有遍读之乐了。不要说读,连理也做不到。一因没有时间,忙里偷闲时也有比书更重要的人和事需要照管料理。二是没有精力,有时需要放下最重要的事坐着喘气儿。三是因有过敏疾病,不能接触久置积尘的书。于是大家推选外子为图书馆馆长。这些年我们在这座房子里搬来搬去,可怜他负书行的路也在百里以上了。在每次搬动之余,也处理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东西。一次我从外面回来,见我们的图书馆长正在门前处理旧书。我稍一拨弄,竟发现两本“丛书集成”中的花卉书。要知道丛书集成约四千本一套的啊!于是我在怒火上升又下降之后,觉得他也太辛苦,哪能一本本都仔细看过。又怀疑是否扔去了珍贵的书,又责怪自己无能,没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如此怨天尤人,到后来觉得罪魁祸首都是书!

书还使我常觉遗憾。在我们磕头碰脑满眼旧书的居所中,常常发现有想读的或特别珍爱的书不见了。我曾遇一本英文书,翻了一两页,竟很有诗意。想看,搁在一边,也找不到了。又曾遇一本陆志韦关于唐诗的五篇英文演讲,想看,搁在一边,也找不到了。后来大图书馆中贴出这一书目。当然也不会特意去借。最令人痛惜的是四库全书中萧云从《离骚》全图的影印本,很大的本子,极讲究的锦面,醒目的大字,想细细把玩,可是,又找不到了!也许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据图书馆长说已遍寻无着——总以为若是我自己找,可能会出现:但是总未能找,书也未出现。

好遗憾啊!于是我想,还不如根本没有这些书,也不用负疚,也没有遗憾。那该多么轻松。对无能如我者来说,这可能是上策。但我毕竟神经正常,不能真把书全请出门,只好仍时时恨恨,凑合着过日子。是曰恨书。
1.结合上文看,“如此怨天尤人,到后来觉得罪魁祸首都是书!”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文章第5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3.文章开头就说“书之可宝可爱:尽人皆知,何以会惹得我恨”,结合全文说说“书惹得我恨”的原因。(4分)
4.本文题为“恨书”,作者是真的恨书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6分)

 

1.因为自己没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只能把责任都推到书的身上,(2分)流露出作者的负疚之情(2分)。(评分建议:每点两分。) 2.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恨书的表面原因,引出下文恨书的深层原因。(评分建议:4分,“作用”2分,分析2分。) 3.①家中藏书极多,侵犯了家人的居住权。②老式书柜没有拉手或柜门太松,带来不便。 ③书籍众多,工作烦杂,理书无方而感负疚。④想读的书却找不到而生遗憾。 (评分建议:4分,每个要点1分。) 4.其实从作者的口气和文章中所列举的事例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真的恨书,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书的那种“情之深爱之切”的感情。举例分析略。(评分建议:6分,不是恨书1分,感情2分,举例分析3分) 【解析】 1. 试题解析:题干中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是考查学生的理解橛子含义的能力。具体方法有 一、修辞还原法。有些句子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表意生动形象,理解这类句子时,我们把它还原到一种平实质朴的表达形式,往往就找到了答案。例如,比喻句我们就从喻体入手,还原其本体意义,找到了本体意义,答案就浮出了水面。 二、概括具体法。有些句子,在段落和篇章中处于中心句或总括句的位置,解读此类句子的含义,宜进行较为具体的阐释。三、具体概括法。有些句子,往往从多个角度来描绘一个形象或表达一个观点,这样的句子,理解其含义,最直接的方法是抽取其共性。四、哲理阐释法。警句(哲理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深刻体验,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理解它的含义,最好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本本身作泡开式的阐释。“如此怨天尤人,到后来觉得罪魁祸首都是书!”这句话在文章第六节的最后,结合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七段的开头一句话,可以看出第六段主要讲书使我常感负疚。再看这句话的“如此”,应该在上文有所呼应,就是“又怀疑是否扔去了珍贵的书,又责怪自己无能,没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这句话,结合这两点就能准确的概括出这句话的含义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文章第5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文章中的某一段在文章段落结构上的作用。作用类题目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第五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结构上主要是承上启下;通过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就可得出内容上的作用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结合全文说说‘书惹得我恨’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段,先交代作者“恨书”,那么下文主要写为什么书会惹得作者恨,作者从四个方面交代了原因。第二段开头“显而易见,最先的问题是地盘问题”;第四段的开头“其次惹得人恨的是书柜”;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如此怨天尤人,到后来觉得罪魁祸首都是书”;第七段的开头“书还使我常觉遗憾。在我们磕头碰脑满眼旧书的居所中,常常发现有想读的或特别珍爱的书不见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性——通常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看法,要求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并说明理由。二是开放性——大多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思维的空间比较广阔。三是联系性——一个题目有时包括几个有关联的问点,将答题者的思维引向深入。一、尊重文本,紧扣文本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随心所欲地作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为此,首先要尊重文本,读懂文本。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以文本的整体倾向(特别是关键内容)为探究的出发点、落脚点;还要融入文本情境,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进而获得情感共鸣,形成自己的认识。其次,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再者,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际效果。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时要注意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式的探讨。二、深“入”慎“出”,紧扣题目要求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考题,将我们“融入”其中,也将当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解答题目时,不仅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而且需要我们调集与文本相关的文外知识和能力储备;另外,“有创意的解读”必须体现时代性,符合民族心理,具备人文精神。所以同学们既要入乎文内——入乎文内,才能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又要出乎文外——出乎文外,才能不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才会头脑清醒,运用阅读所得和平素的知识积淀,冷静而准确地答好探究性阅读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

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兵马俑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①在调查和追踪秦陵兵马俑学术研究的过程中

②因其重要的文化及学术价值

③记者了解到一个被掩藏了三十余年的学术争论

④一直为外界所瞩目

⑤一直未被学术界披露并公开讨论

⑥这场争论因其牵涉面之广、结果之重大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4分

    高适诗是大漠沙场的一轮皓月,瑰丽雄健,“男儿本自重横行”,豪情填膺。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4分

本报讯记者李铁铮昨天记者从科技部获悉,近日,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技术改进及5000—7000米海试课题实施方案在无锡通过专家论证,“蛟龙号”将挑战目前世界载人深潜新纪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改进及5000—7000米海试是“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潜水器技术与重大装备”重大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在8月26日完成3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目前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拥有世界上仅有的5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设计下潜深度——7000米

本次海试将挑战目前世界载人深潜新的最大深度,并初步形成深潜探查和作业能力,为我国深海技术和大洋矿产资源勘查事业的发展助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甚急,                                ,其意常在沛公也。

2                                      ,大礼不辞小让。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6                                 ,我为鱼肉,何辞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