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卖白菜 莫 言 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分

卖白菜        

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它一直长得不旺,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在我们旁边卖青萝卜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母亲让我叫他七姥爷。听母亲说,是我姥姥村里人,同族同姓。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中国最好的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暗示“我”的伎俩被识破了。

B.“我”多次冲撞老太太,但老太太没有与我争吵,证明老太太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

C.母亲见到“我”哭而批评我不像男子汉,看似是批评其实是深深的爱,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D.老太太撕扯白菜帮子,母亲却没有阻止,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

E.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用大段文字写那棵最小的像和尚头的白菜,写出对劳动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恶提供了情感缘由。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买白菜的老太太的形象特点。(6分)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6分)

                                                                                 

(4)本文没有具体写“最坏的事情”的发生经过,请推测这一经过,并分析这样省略写的好处。(8分)

                                                                                  

 

(1)BD(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2)①瘦弱。她手指弯曲、枯柴一样,声音细而沙哑;②贫困。她的的钱放在一个肮脏的手绢里,层层包着,面额很小;③精明。她将白菜的老帮子全部撕脱,占小便宜。把脸贴到秤杆上,不信任“我”算的数字。④没有文化素养。她批评我们的白菜,对“我”说话很不客气。(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3) ①母亲在生活困境下没有抱怨,辛勤劳动,克服困难,这种坚强的品格令我感动。②母亲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至今令我备受教育和启发。③母亲因为我的不诚信而遭受别人的责骂,尊严受到了侮辱,而第一次流泪,让我万分羞愧难过。 (4) 经过:指“我”多算老太太一毛钱的事情被发现,老太太退回白菜,要回钱,并揭穿、责备了“我”。(2分) 好处:①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2分)②给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可读性;(2分)③这一结果更彰显了文章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待人的主旨。(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B“证明老太太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分析不当。D“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分析不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概括的答题思路是:分析文章使用材料特点、分析作者情感的具体体现、分析作者思路的流程、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整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杜甫在《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品德而得出的论断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1.诗的首联与《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的宁静写法相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前人评论这首诗: “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作者是如何写“不遇”的?请结合诗歌后三联的任意两联作简要赏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太学。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帝问外人因阁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注],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注]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帝嘉纳。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注]误者悉蠲[注]之,全活甚众。沿江算舟之赋素重,清之次第停罢,如池之雁义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清之奏罢其并缘渔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报下,清之方与客饮,举杯曰“今日饮此酒殊快!”

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累奏乞罢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

清之不好立异,汤巾尝论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尝论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赵葵视师年余,乞罢,上未有以处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上讫从之,然葵竟不果来。

                (选自《宋史•郑清之传》,有删改)

【注】[宁考]即亡父。      [舄] xì①鞋;②同“潟”;③姓。     [罣]guà同“挂”。

[蠲] juān  ①除去,免除; ②显示,昭明; ③古同“涓”,清洁;④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B.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C.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D.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至今仍在沿用。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清之从小就能写文章,受到楼钥赏识。调任峡州教授之后,向统帅赵方汇报事情,赵方置办酒席款待他,并准备将儿子托付给他。

B.嘉泰年间,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教授之职,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崇政殿说书,后来向皇上建议要俭以养德,崇尚简朴之风,受到皇上的嘉许。

C.郑清之依法处理了盐商违法之事后,并依次废去长江沿岸很重的船税,还建议朝廷补偿归属各衙门的钱,获得了朝廷同意。

D.郑清之不喜欢树立异己。他先后挽留汤巾、徐清叟这些与他有矛盾的人一起共事,并向皇上建议赵葵担任宰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5分)

                                                                               

  2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        

 

我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我国传统服饰经过历代的积累和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融合不同时期人们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在世界服装文化舞台大放异彩。而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正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着装心理、趣味爱好和审美风尚。

标示突出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服饰依赖于人的形体,但我国传统社会推崇伦理道德,制定有彰明礼法的服饰礼仪制度,这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核心特征。服饰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份和地位,也成为社会治乱的标志。凡按照社会伦理规范的着装就是美的,违背社会伦理规范的着装就是丑的。以社会伦理色彩来决定服饰美丑标准,奠定了古代服饰美学的社会基础,以善恶为美丑的道德基础。祭祀有祭服,上朝有朝服,婚事有礼服,葬仪有丧服。服饰成为身份地位、行业职业、行为道德、年龄性别的标示。不仅彰显了社会伦理道德对服饰的规范,成为社会品评的价值标准,也推进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根基。

协调统一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精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强调“不过火而调和”,追求以中庸平和为美。纵观我国几千年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和最珍贵品质。我国传统服饰总是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意蕴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显示着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审美习俗与社会功能的整合,给人一种委婉、适中、平和而神秘的和谐之美。

种类多样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艺术体现。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不同的民族呈现不同的服饰文化特征,反映不同的服饰美学思想。从横向上看,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在服饰的款式设计、色彩追求、质料应用、意象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表达出多种多样的民族服饰美学思想。从纵向上看,我国古代社会每个朝代的服饰制度各有不同。周礼与汉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较大。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以及特定的礼仪要求,每个朝代的服饰也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思想。这种多种多样的美学思想丰富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艺术宝库,为我国服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选自《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合了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传统服饰文化美学思想,对国人的着装心理、趣味爱好和审美风尚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中国传统服饰标示出着装人的身份地位、行业职业、行为道德、年龄性别等。这种标示成为我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根基。 

C.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强调“美”和“善”的统一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追求以中庸平和为美。

D.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多样性也体现在我国传统服饰的多样,这为我国服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传统社会,按照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着装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丑的,这种思想奠定了服饰美学的道德基础。 

B.我国传统文化制定有彰明礼法的服饰礼仪制度,以社会伦理色彩来决定服饰美丑标准,彰显了社会伦理道德对服饰的规范。

C.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精髓。

D.多民族服饰的差异性和各朝代服饰制度及礼仪要求的不同,共同使得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思想呈现出多样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但只有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才在世界服装文化舞台大放异彩。

B.服饰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份和地位,也成为社会治乱的标志。怎样的服饰文化就反映着怎样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怎样的精神价值追求。

C.既然和谐协调和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和珍贵品质,那么在服饰依赖于人的形体的前提下,以自然为美也应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美学思想。

D.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体现出多种多样的美学思想缘于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根据上面则材料,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