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离骚》中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遭人妒忌和诽谤的诗句是:“ , 。”
(2)《赤壁赋》用比喻的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 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
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③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1.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2.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①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
【注】①大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
(节选自《明史》)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文甚倚之 倚: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 固:坚定的
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 系:联系
D.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 阴:暗地里
2.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文岐作战勇武。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岐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岐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岐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岐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岐忠于朝廷。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5分)
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自从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华饮食文化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将被世界各国认可。
作文:(20分)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是毛泽东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词。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不脱离诗词内容的文章。字数在300到500之间。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20分,每题5分)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A)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B)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C)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D)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E)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1),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2),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1.ABCDE字母处划线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
2.(1)(2)划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诗人为什么相信未来?
4.简单分析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的两个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