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明)何良俊 余旅寓留都,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明)何良俊

余旅寓留都,故乡诸亲友每有来讯,即讽余南归。尝闻昔人以轩冕为桎梏。夫轩冕者本荣身之具也,然不免于牵曳,由达情任性者视之,其于桎梏等耳。若吴中士,竞营厚产,多者以万计,其次不减数千。故皆受有司绦笼,每一接见病若夏畦,其为桎梏,孰甚于是?

余羁旅贫困,有时绝粮,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然士可杀不可辱,纵令饿死,不犹愈于低头就之乎?且良俊譬若笼中之鸟,今幸已解决,宁可自求更处笼中哉?脱去一笼,复入一笼,此自贻伊戚。他日谁复怜之?谁复念之?又谁复肯解放之耶?

夫建康旧都,其留守大臣暨诸僚,皆与内庭埒,但事简乏权,颇称闲局。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见良俊颇工笔札,兼善名理,说剑谈兵,考文辨制,下至词曲亦能知其音调,故常下榻待之。又以良俊失意无聊,不欲责以苛礼。良俊性复疏宕,每至,即抵掌谈笔于其坐。诸公亦无牾也。假令亲友强之南归,不知教何此着此?其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故聊寄傲以毕余年。古人常寄傲泉石,余乃今寄傲于公卿间,此亦一大奇事也。

吾家子晳,史称其明目秀眉,真素通美,博通群书,善于谈论,率到好狎,遨游人间,大言箕踞,公卿皆下之。时驾柴车,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时人号为通隐。此即秣陵故事。今日良俊适在秣陵,熟知子晳千年之后,复有一云孙似之耶?辄用韵寄怀,以贻同好。

                                                          (选自《何翰林集》)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余南归           讽:指责        

B.见良俊颇笔札       工:擅长

C.今日良俊在秣陵     适:恰逢

D.以同好             贻:赠送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                        

A尝闻昔人轩冕为桎梏          良俊失意无聊  

B然不免牵曳                  即抵掌谈笔其坐

C留守大臣暨诸僚              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 

D他日谁复怜之                  复有一云孙似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4分)

2)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5分)
4.请根据文意概括作者的品格特点。(4分)

 

1.A 2.D 3.(1)(4分)难道不知道故乡还有旧的产业可以依仗,或许差不多不至于到了粮食缺乏断绝(的困境)啊? (2)(5分)逃避权势恐惧逼迫的士大夫都来就任,他们都是当时的名流(或“杰出人才”),也都爱惜人才,礼贤下士。 评分建议:“炎”、“胜流”、“怜”、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 4.淡泊名利,坚守操节,疏宕傲世(达情任性),向往归隐。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讽:劝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D都是代词,他。A项,把/因;B项,被/在;C项,那/难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赖”译为“依靠”、“庶几”译为“差不多”。(2)句中关键词“炎”译为“权势”、“胜流”译为“名流”、“怜”译为“爱惜”。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首先浏览选项,了解大概内容;然后回归文本,选取关键词语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两只蚂蚁想到墙那边去找食物,第一只蚂蚁顺着往上爬,刚爬到一半就掉了下来,如此反复了几次。另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就绕过墙到了那边。第一只蚂蚁爬过墙时,另一只蚂蚁已将食物吃完了。

A.正确的方法胜于盲目的坚持。

B.忽视方向的选择会误入歧途。

C.取得成功需要摒弃思维定势。

D.汲取他人教训可以少走弯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                                                。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

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

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

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

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①⑥⑤②④   C.⑤②④①⑥③   D.③⑥①④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了元杂剧的作者们,这就使得元杂剧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B.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读者切身感受高品位文化,长期阅读有助于读者夯实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构建内涵丰富的精神大厦。

C.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可以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全著字数逾一千多万。

D.专车软件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不但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   最浓郁的芳香。

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贡献份额,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    ,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A.挥发   反应   因地制宜

B.散发   反映   因地制宜

C.散发   反应   恰如其分

D.挥发   反映   恰如其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