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 钱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1960年,耶鲁大学把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了当代大儒钱穆,他们这样评价说:“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人称为当代最后一个大儒的人,却没有任何文凭,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

钱穆读书常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一次读曾国藩家书,曾说自己每读一书必认真从头读到尾。钱穆从此要求每本书都必须认真阅读,不遗一字,读完后再换一本。他从古人身上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便身体力行,规定自己早上读经子,晚上读史,中间读闲书,充分提高读书的效率。钱穆小时候身体一直很弱,每年秋天都生病,祖父父亲都英年早逝,他一直为自己健康担忧,一次从一本日本书上看到讲究卫生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便警醒自己,从此每天起居有恒,坚持静坐散步,记日记,以此督促自己。晚年他把自己长寿的秘诀都归功于有规律的生活。

从1912年起,在十年半时间内,钱穆辗转四所学校任教,读书之余完成了第一部学术著作《论语文解》,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渐渐崭露头角。十年面壁,钱穆终于找到自己的治学门径,专治儒学和史学,自称“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宋明理学概述·序》)钱穆之所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研究对象,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当时国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信心,对儒家文化更是主张全盘否定。钱穆对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当我幼年,在前清时代,就听有人说,‘中国不亡,是无天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不禁起了一番反抗之心。”这种反抗之心便成了他后来治学的动力,“莫非因国难之鼓励,爱国之指导。”(《中国文化精神·序》)在无锡三师时,钱穆已经完成《国学概论》,并开始撰写其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著名学者蒙文通看到他的文章,慕名前来造访,打开“系年”手稿便被吸引了,在回南京的车上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认为该书“体大精深,乾嘉以来,少有匹矣”。

钱穆虽然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权威。当时学术界正流行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观点,顾颉刚也是康的拥护者。钱穆对此十分怀疑,他没有因为顾颉刚于己有恩就放弃己见,而是力排众议撰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用事实证明康有为的观点是错误的。顾颉刚对此毫不介意,不仅将此文在《燕京学报》发表,还推荐他到燕京任教。钱穆称,“此等胸怀,万为余特所欣赏。”钱穆的文章影响极大,一扫刘歆遍造群经说,在经学史上另辟了以史治经的新路子,对经学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其观点也逐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北平各大学经学史及经学通论课,原俱主康说,亦即在秋后停开,开大学教学史之先例。”(罗义俊)

钱穆后来到北大任教,胡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钱穆并不因此而在学术上苟同他,他的许多观点都与胡适不一致,胡适认为孔子早于老子,他却认为老子早于孔子。学生知道他们之间学术观点不一致,故意拿胡适的观点来诘问,他也毫不掩饰,常在课堂上批判胡适。据他的学生回忆,他常当众说:“这一点,先生又考证错了!”并指出哪里哪里错了。当时胡适声誉日隆,敢这样批评他的在北大也仅钱穆一人而已。

钱穆治学讲究有大视野,从大处入手,由博而精。“先从大处着手,心胸识趣较可盘旋,庶使活泼不落狭小。”他从自己十年苦读中领悟到,求速成找捷径是做学问的大忌,治学者应该“厚积薄发”;认为“中国学问主通不主专,中国学术界贵通人不贵专家”。(郦家驹《追忆钱宾四师往事数则》)他虽是治史专家,却披阅广泛,发现学生有好书就借来一读。40年代在西南联大时,钱穆见学生李埏有一本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也颇有兴趣,并据此写了《道家与安那其主义》一文,发表后引起了读者极大兴趣。他主张多读书勤思考,触类旁通,认为中国治学与西方不同,西方学问分门别类,互不相关,中国学问分门不别类。经史子集四部,是治学的四个门径,入门后,触类旁通,最后融而为一。认为“读书当细辨精粗”,“读书当求识书背后之作者”。而且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对任何作者都要先存礼敬之心,这样才能有所得。

(选自欧阳悟道《民国那些范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钱穆没有任何文凭,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是从一次读曾国藩家书中得到启发,开始自学成才的。

B.当时国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信心,对儒家文化更是主张全盘否定。钱穆对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在爱国之心的激励下,钱穆对中国史学和儒学深入研究,著作等身。

C.钱穆不顾及顾颉刚,力排众议撰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指出康有为的观点是错的,这说明钱穆将学术放在第一位而置恩情于不重要的位置。

D.钱穆虽是治史专家,却披阅广泛,借学生的书读,说明他放得下架子,治学不拘一格。

E.钱穆认为治学应有大视野,只要博览群书,多思考,触类旁通,治学就有成就。

(2)作为评传,本文有多处文字对传主进行了评论,请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3)文章分别写到顾颉刚和胡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钱穆成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1)B3分,D2分,E1分,A C不给分。 (2)①“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作用:极大地肯定了钱穆的国学造诣;总领全文。②“钱穆读书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作用:写出了钱穆善于向他人学习,并能及时付诸行动的特点;总写概括了本自然段的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评论1分,作用2分,共6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①顾颉刚和胡适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人士,而且都对钱穆有帮助、提携之恩,但钱穆却指出两人在学术上的错误(2分),反衬钱穆虽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权威的治学态度。(2分)②也从侧面突出钱穆在治学方面的自信和勇敢。(1分)③塑造并丰富了传主的形象。(1分) (4)①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如从曾国藩家书中体会到每本书都必须认真阅读,不遗一字;从一本日本书上体会到生活要有规律。②从不迷信权威:如对康有为、顾颉刚、胡适的批评。③治学讲究:治学讲究大视野,从大处入手,由博而精;读书当细辨精粗;读书当求识书背后之作者;抱着谦虚的态度。④得到赏识:顾颉刚、胡适等人的提携。 【评分标准】1点2分,其中1分为观点,1分为材料分析。4点共8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制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A项,“是从一次读曾国藩家书得到启发,开始自学成才”错;C项,“置恩情于不重要的位置”错;E项,原文指“由博而精”。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在速读全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对传主评论性的句子,根据其内容和文章结构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人物形象特征和人生价值。引顾颉刚和胡适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人士,而且都对钱穆有帮助、提携之恩,但钱穆却指出两人在学术上的错误,反衬钱穆虽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权威的治学态度。也从侧面突出钱穆在治学方面的自信和勇敢。塑造并丰富了传主的形象。文本通过直接表现和侧面表现有利于更真实的展现人物事迹和性格,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所以答题时,可从“直接表现”“侧面表现”这些方面来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首先要明确探究的重点是钱穆成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答题时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传主做法。模式是观点+事例。列举3——4条为宜。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探究题,要有观点,有分析。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老马自残值与不值的问题,见仁见智。对于这种选择问,个人建议贴近作者的情感来回答,这样顺理成章,如果与作者观点相反,唱反调很难自圆其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他乡遇故交

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高档小区,我看到了故交杨民。我呐喊着朝他奔跑过去,他一惊,盯着我朝他跑近。他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也朝我奔跑过来,握我的手,和我拥抱……我的跑就渐渐慢下来,热情也冷下来。他望着我,不冷不热地说,怎么是你,怎么在这里见到你……我像一艘前进中看到了暗礁的船,绕过他的身边,说,我有点急事先走一步,回头聊。为了显示我真有急事,我继续小跑步前进。他哦一下,路人一样地往另一条路上走去。我见他边走边不停地看我,我也就边跑边不停地看他。他走没多远,开了一栋别墅的院门,进到里面去。

他的别墅?他在这里买有别墅!难怪这个狗日的对我冷淡!阔了脸就变,这话一点没错!我这么说他,是我和他不光是一个地方的,还是一个厂的,尽管那个地方和那个厂都很大,可我们有了后面的那些交往怎么说也不该是他今天对我的这态度。我说的后来,是我们俩提前退休后,我注册了个小公司,他也注册了个小公司。那时候整个车城的人都在倒卖汽车和汽车配件。由于我们彼此有营业执照,有门面,他接了做不完的生意就转由我做,我的生意做不完,就委托给他做。我让他赚了不少钱,他也让我赚了不少钱。尽管后来生意不好做了,不做了,彼此失去了联系,这又会面了,还是在他乡,他怎么说也不该对我这么冷淡。这狗日住上了别墅,看来是以后转行做别的生意赚了钱?我们在失败时还互相招呼过,有了赚钱的机会彼此不要忘了对方。他不仅忘了,发了财还躲得远远的到这里买别墅。让老子发现了,好像还怕老子沾了他的光似的。

心情完全没有了一如既往的平静。

天黑前,我是坐在阳台上看风景的,我把坐在这个别墅的阳台上看风景当做一种享受。坐在这片别墅区的任何一家的阳台上往前看,都有很好的风景,我想这应该是开发商的用心所在。这片别墅区紧挨着一望无际的知音湖,湖面上晴天有晴天的味,雨天有雨天的味,不晴不雨也有味。尽管这别墅是我们老板的,我只是他派来这里负责装修的一个监工,可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三个月了。人生有几多三个月?我们车城近百万人,有几个在别墅里住过三个月?我们老板买了这栋别墅还没入住,我就住了,而且是三个月。所以,我是把工人们下班后,我吃罢饭洗罢澡,坐在这阳台上喝杯茶看风景,作为一种享受的。

都是杨民这个王八蛋的出现,风景再也看不进心里去了,看着看着总是禁不住要偷眼看杨民的别墅。杨民的别墅离我这里也就半里地,坐在阳台上就能看到他的阳台侧面。他的阳台让我生气,那是个装修讲究的阳台,那个吊床就好贵……我正生气着,杨民坐到了吊床上,让吊床吊着他一摇一晃,他好像知道我在生气,要我更生气,把手伸向那个也是好贵的茶几上,拿过茶杯,呷一口里面的茶……同样是在阳台上,我就不能和他相比了,我坐的是装修工用来搭台子干活的方凳子,茶,是从茶叶店买来的三十多元一斤的。

从此,我再也不上阳台了,也不往他的别墅那边望了。尽管如此,我的心里还是有他喝茶的阴影,坐吊床的阴影。受阴影的折磨,我夜里睡觉都被生气弄醒。好在装修很快完工了,我终于可以远远地离开这个王八蛋了。

从武汉回十堰的车上,我没有想到又会碰到杨民。

我在车的底仓装东西,东西是用两个蛇皮袋子装的一些用剩的电线等等浪费了可惜的装修材料。放好后一抬头看到了他,他也要往里面放东西,放的也是两个蛇皮袋子装的东西。他先跟我打招呼说,怎么是你,在这里又碰了你?态度比上次好得多,我也就回他说,你也回十堰?我见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我的蛇皮袋子,开始有些自惭形秽。想到他要放的也是鼓鼓的两个蛇皮袋子,形秽又有好转。正心里这么闹腾时,他指指我的蛇皮袋子说,装的些什么宝贝疙瘩?我笑笑说,帮我们老板装修房子剩下的……他打断我的话说,你装修的是你们老板的房子?我随口说,你以为我像你买得起别墅……他用哈哈哈又一次打断我的话,并捅了我一拳说,球,帮老板看家,他和小三去欧洲度蜜月,猫呀狗的离不开人……

我也捅他一拳,仰天一阵哈哈哈地笑。

(选自谢大立小小说集《梦比现实早半拍》,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第一段中,写我第一次在高档小区遇到杨民,由热情到躲避的过程,说明我是个自卑的人。

B.小说写我和杨民曾经的友好交往,是倒叙的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小说注重于细节描写,从杨民在别墅喝茶的细节可以看出,杨民也在忖度我,是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在他内心深处很不喜欢我过得比他好。

D.小说以两人在车上重逢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发生在我与杨民之间的重逢深刻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等级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中加横线的句子写出别墅区的什么特点?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请分析概括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总结我的人物形象。(6分)

(4)为什么小说以两人哈哈大笑结尾?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形地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                       

(2)《劝学》强调学习善于借助外物连设五喻展开论证,第一个比喻是                       

(3)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忘机:忘却俗念
1.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5分)
2.诗的尾联作者提到乘一叶扁舟寻找范蠡的足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谁解”、“独忘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法兴,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阳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①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法兴三面受敌,军数挫衄②。陈棱寻被李子通围于江都,棱窘急,送质求救,法兴使其子纶领兵数万救之。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陷其京口。法兴使蒋元超拒之于庱亭,元超战死。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初,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

(节选自《旧唐书》第五十六卷)

注:①指捴(zǒng):指挥。②挫衄():挫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B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C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D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宇文化及叛变后,沈法兴野心渐起,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

B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得到杨侗认可。

C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

D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变心欲将之杀害,被发觉后因畏惧而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5分)  

(2)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王国维写了一篇专论艺术形式美的美学论文,题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这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值得我们重视。王国维在这篇论文中,系统地考察了古雅(艺术形式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下一些论点:

一、艺术的意象(壮美或优美)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古雅)才能表现出来。用王国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吾人之所以感如此之美且壮者,实以表出之之雅故,即以其美之第一形式更以雅之第二形式表出之故也。”

二、艺术的雅与俗的区分,就在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换句话说,同一内容,同一意象,由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因而就有雅与俗的不同。王国维说:“即同一形式也,其表之也各不同。同一曲也,而奏之者各异;同一雕刻绘画也,而真本与摹本大殊。诗歌亦然。‘夜阑更炳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诗)之于‘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词),‘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之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词),其第一形式同,而前者温厚后者刻露者,其第二形式异也。一切艺术无不皆然,于是有所谓雅俗之区别起。”

三、但是艺术形式美不应该突出自己。王国维说:“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论断。意思是说,艺术形式美的使命在于整个艺术形象的完美,因此只有通过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一个传统的思想。这个传统思想反映了艺术形式美的一条规律,当艺术的感性形式诸因素把艺术内容恰当地、充分地、完善地表现出来,从而使欣赏者为整个艺术形象的美所吸引,而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时,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形式美。在这里,艺术形式美只有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否定得愈彻底,实现得也就愈充分。这是王国维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四、艺术形式美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王国维认为艺术形式美(古雅)可以离开艺术意象(壮美或优美)而有独立的价值。这是不错的。但艺术形式美的这种独立价值终究是相对的,因为艺术形式美终究不能完全脱离艺术内容和艺术意象。王国维没能指出这一点,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缺陷。王国维对于艺术形式美具有独立价值的论证,也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例如,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到了艺术中,可以产生“不可言之趣味”,王国维认为这种趣味都来自艺术形式美,这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趣味主要还是来自艺术的意象,而不是来自艺术形式美。这一点,并不因为艺术家描写的对象是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就有所改变。

王国维对艺术形式美的考察,是相当系统的,比历史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都要深入得多。其中显然有康德美学的影响,但他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见解,对后人进一步研究艺术形式美很有启发。

(选自叶朗《美学史大纲》,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艺术形式美的一项是   

A王国维认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它们的艺术形式美不同,故而前者雅而后者俗。

B王国维认为,“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这是因为,艺术的意象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才能表现出来。

C王国维认为,“一切艺术无不皆然,于是有所谓雅俗之区别起”,即:一切艺术都是因为形式美不同,所以才有了雅和俗的区别。

D所谓真正的艺术形式美,即:艺术内容通过感性形式诸因素恰当地、充分地、完善地表现出来,由此而使得欣赏者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而是完全沉浸于整个艺术形象的美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艺术形式美只有通过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一个传统思想。

B.艺术的意象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才能表现出来,但艺术形式美可以离开艺术意象而有独立的价值。

C.王国维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认为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

D.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到了艺术中,可以产生“不可言之趣味”,这种趣味主要来自艺术的意象而非艺术形式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形象地说明了王国维“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的论断,即:艺术形式美的目的在于整个艺术形象的完美,为此它只有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

B中国古代著名文论家王弼认为,“意”(主旨)要靠“象”(艺术形象)来显现,“象”要靠“言”(语言文字)来说明。但是,“言”和“象”本身不是目的。“言”只是为了说明“象”,“象”只是为了显现“意”。因此,为了得到“象”,就必须否定“言”;为了得到“意”,就必须否定“象”。这与王国维的论断是一致的。

C中国古代著名文论家叶燮在论水的波澜之美时说,只有当水的“质”空虚明净,微风鼓动,生出的波澜才是美观的,如果换成一条臭水沟,遇风而动,虽然也会出现波澜,但是只能扬起恶味,哪里有什么美呢?这说明艺术形式美不能完全脱离艺术内容和艺术意象。

D杜甫的《登岳阳楼》前四句写登楼所见,拉开了浩大无边的景观,风格昂厉;后四句突音转调换,格调幽咽,怆然含悲。前后大开大合,有一种顿挫回环之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这主要是由它的艺术形式美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