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20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20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徙之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且圮(坍塌)。给饥民粟,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牒(诉讼)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给)民。有大泽,积水,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民大获利。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版书毁。以员外郎巡京辅,出疑者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宦人嘱巡抚檄取亲讯。幼学固不予,立杖杀之。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故土城,且圮           卑: 位置低下,低矮

B.给饥民粟,修筑           俾:使

C.迁湖州知府,           甫:开始

D.御史以                   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3分)

①垦莱田八百余顷  ②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  ③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④以员外郎巡京辅  ⑤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⑥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幼学任确山知县时,一方面致力于施惠于民,一方面敢于触犯权贵,严明法纪,汝宁知府担心他惹上祸端,请求上司将幼学调到中牟。

B.陈幼学在中牟任职时,组织百姓捕蝗抗灾,修复城墙,开垦荒地,开凿沟渠,治理水患,由于措施得力,政绩卓越。

C.陈幼学任湖州知府时,严格执法,为民除害;发生洪涝灾害时,他全力抗灾,虽然荒废政务,但被救活的饥民有三十四万多人。

D.陈幼学七十岁时,去职还乡,供养老母,母亲去世后朝廷曾两次征召,他都没有赴任,去世后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4)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3分)

 

1.C 2.A 3.C 4.(1)这以后我才知道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评分建议:“然后”1分,“向”1分,“于是”1分,共3分。 (2)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评分建议:“齿”1分,“乃”1分,语意顺畅1分,共3分) (3)君子广博的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评分建议: 1句1分,共2分) (4)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于是将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定。 (评分建议:“已而”、“死”、语意顺畅各1分,共3分)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字形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课内迁移法等等。解答的时候应将具体的句子代入文中。C项,“迁湖州知府,甫至”中的“甫”应解释为“刚刚”。今天有词语“翅膀甫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首先要抓住筛选的依据“陈幼学”和“政务惠民,然后再进行筛选,主要采取排除的方法。①② 是正面表现,⑤是侧面表现;③是坚守文化道统,④叙其政务,⑥是不赴任。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C项,“大举荒政”是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第一句中,“然后”,这样以后;“向”,从前;“于是”,古今异义,从这次。第二小问,“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乃”,竟然。第三句中,“日”,每天;“知”同“智”,智慧。第四句中,“已而”,不久;“死”,处死。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卑”,降低,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币”,名词做动词,拿出丰厚的礼物。第二句中,“封”,名词意动;“肆”,扩大;“阙”,侵损;“焉”,从哪里。第三句中,“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报”,报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 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建造房屋一千二百多间,用以安置贫困百姓。栽桑 榆等树三万八千多株,开凿河渠一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 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 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捉 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 米,让他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县南的荒地长有许多茂密的 野草,草根很深难以开垦。幼学下令百姓有诉讼的,一定要交上十斤野草。不久,野草 没有了,得到肥沃的良田数百顷,都分给百姓。县内有个大沼泽,积水很多,占据肥沃 的土地二十余里。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百姓大大受 益。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拾 遗:第二轮考察。)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 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 史这才作罢。 逐渐升任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 肆意点评删改《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在社会上刊行。幼学驳正其书,上 琉论辩。奏疏虽没得到回复,但印刷《删正》的雕版被下令毁弃,《删正》一书被下令毁 掉。以员外郎的身份到京城周边地区考察刑法执法情况,放出值得同情的和证据不足的 犯人三百多人。升任郎中。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 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投入狱中。施敏贿赂宦官嘱托巡抚用公文传 唤他亲自审问。幼学坚持不给,立刻杖杀了施敏。其他奸豪又依法处死几十人。只有杨升畏惧灾祸临头收敛了行迹,幼学宽恕了他。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 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于是将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定。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 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人。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 冶理措施,推官阎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 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后来,以副使身份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 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 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不拘于时

A.蚓无爪牙之利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②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

B①于其身也,则师焉   孤舟之嫠妇

C①是故益圣,愚益愚   ②位卑则足

D鱼虾而友麋鹿       ②吾从而

 

查看答案

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舞幽壑潜蛟

B.①浩浩如冯虚御风                  ②知不可骤得

C.①箕踞                          ②倚歌和之

D.①皆出于此乎                      声呜呜然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尝而望矣(提起脚跟)           举酒客(劝酒)

知不可乎得(突然)               到则草而坐(拨开)

B.舆马者(凭借)                   不绝如(细丝)

是故贵无贱(没有)               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沿着)

C.作《师说》以之(赠送)           一苇之所如(纵然)入深林,回溪(穷尽,走遍)       故为之文以(记)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疑惑)   而莫得其(边际)

功在不(停止)                   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查看答案

填空(10分)

(1)《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巧妙地用了         计和         计,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

(2)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是           单骑救主的是         刘备拜访诸葛亮恰逢下雪天的是第    次。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认为刘备可占        ,应先取       ,再取    ,采取________的策略,成          ,然后可图中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