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新闻2014...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新闻2014年9月16日报道: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早点叫醒孩子 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老先生全程站立,彰显了一名学者、一个长者对学生的尊重,演讲内容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遗憾的是,先生收获的不是如雷的掌声,而是如雷的鼾声,这些鼾声警示着我们所有的人。 这是一群在市场大潮和功利主义盛行中诞生的一代,他们面对的是:学校琢磨的是怎么发展教育经济,学生关注的是读什么学校、哪项专业更容易找薪酬高的 工作, 大学变成了赤裸裸的名利场。由此衍生出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是将学生由人变为做题工具、考试机器,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素质,漠视人性。 在央视的《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在关注复旦投毒案件时,连线了在现场采访到被告人林森浩,在董倩看来,一切都不可思议。如此冷目,如此淡定,如此残 酷。在央视的新闻画面中,还出现了一条横幅,感谢室友四年不杀之恩。这是毕业生挂出的标语。可见,此次是有投毒事件,已经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更在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大家对和室友相处的方式。可以想象,应该有很多类似林森浩成长轨迹的人,当他们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他们又会怎么办?我们的教育元素,经过了怎样的组合,让一个天真好学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杀人的凶手?我们又怎么能期望这样的教育下的孩子还懂得尊师重道呢?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实业家,他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往前飞奔。他们没有兴趣听“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他们更有兴趣听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的报告。其实,挟 在物质的洪流中,偶尔停下来,给日益急迫的心灵一片休憩之地,补给之所,往往能更快到达真正的终点。中华自古即被称作礼仪之邦,就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也懂得, “程门立雪”的故事不胜枚举。我相信一个懂得礼仪的下一代远比一个只会赚钱的莽夫更能讨家长的欢心。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耄耋老人的话语不应是催眠曲,而是我们当下教育的警世恒言。可是我们不能等孩子睡熟了以后再来唤醒,你很难唤醒一个睡死过去的人,要叫,请早点!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涉及的两个人物:吴良镛和学生,也是我们要评论的对象。知道评论对象,接下来应该将材料梳理一遍:学生听《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报告睡觉,这就不仅仅是个兴趣的问题。我们常说作文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这个“是什么”考验着你的眼光与思考的深度。一个人的兴趣和什么有关?和人文化修养有关。要想从这个角度评论,还必须思考什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是什么,他们关注的点也许是读什么学校、哪项专业更容易找薪酬高的工作。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 从根本上考察形成他们这样兴趣点的原因:中国教育缺乏人文化。当前中国教育产业化、功利化问题突出等等。从吴良镛院士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吴良镛院士身上的特征如:已经92岁高龄,但是整个30分钟的演讲全程站立,完全彰显了一名学者、长者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者风范一目了然。 从材料整体来说我们也可以反思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如何解决:如院士需要反省自己的讲座内容是否足够精彩,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读经与读史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也许是确凿的罢,然而甲午战败了——为什么独独要说“甲午”呢,是因为其时还在开学校,废读经以前。

我以为伏案还未功深的朋友,现在正不必埋头来哼线装书。倘其咿唔日久,对于旧书有些上瘾了,那么,倒不如去读史,尤其是宋朝明朝的历史,而且尤须是野史;或者看杂说。

现在中西的学者们,几乎一听到“钦定四库全书”这名目就魂不附体,膝弯总要软下来似的。其实呢,书的原式是改变了,错字是加添了,甚至于连文章都删改了,最便当的是《琳琅秘室丛书》中的两种《茅亭客话》,一是宋本,一是四库本,一比较就知道。“官修”而加以“钦定”的正史也一样,不但本纪咧,列传咧,要摆“史架子”;里面也不敢说什么。据说,字里行间是也含着什么褒贬的,但谁有这么多的心眼儿来猜闷葫芦。至今还道“将平生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还是算了罢。

野史和来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看宋史,《三朝北盟汇编》已经变成古董,太贵了,新排印的《宋人说部丛书》却还便宜。明史呢,《野获编》原也好,但也化为古董了,每部数十元;易于人手的是《明季南北略》《明季稗史汇编》,以及新近集印的《痛史》。

史书本来是过去的陈账簿,和急进的猛士不相干。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神似,而现在的昏妄举动,胡涂思想,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糟了。

试到中央公园去,大概总可以遇见祖母带着她孙女儿在玩的。这位祖母的模样,就预示着那娃儿的将来。所以倘有谁要预知令夫人后日的丰姿,也只要看丈母。不同是当然要有些不同的,但总归相去不远。我们查账的用处就在此。

但我并不说古来如此,现在遂无可为,劝人们对于“过去”生敬畏心,以为它已经铸定了我们的运命。Le Bon生说,死人之力比生人大,诚然也有一理的,然而人类究竟进化着。又据章士钊总长说,则美国的什么地方已在禁讲进化论了,这实在是吓死我也,然而禁只管禁,过却总要进的。

总之: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否则,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一改革,就无须怕孙女儿总要像点祖母那些事,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步履维艰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丈母老太太出过天花,脸上有些缺点的,令夫人却种的是牛痘,所以细皮白肉:这也就大差其远了。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注:①一个阔人:指章士钊,时任北洋军阀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积极鼓吹尊孔读经。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根据文本内容,正史与野史、杂说有哪些不同?作者主张读野史和杂说的目的和理由是什么?(6分)
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文字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

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

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2.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4分)
3.“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含意。(6分)
4.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怀。(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8)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问题。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张元幹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② 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 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④ ,泣孤臣吴越。 

【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

⑴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4 分)                                                                                                                                                                                                                                  

⑵“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句中词人“心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⑶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洵

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斯乱。若按武之书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作战》曰: 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 “杀敌者,怒。”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

④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⑤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⑥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

【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殊无一谋以斯乱               :消除    

B.威加于敌,则不得合             :交战

C.况区区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祖:效法                  

D.无所统纪                     :简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求之于用不穷者几人             B.兵家举为师

   勾践不颓旧冢吴服                  若按武之书责武之失

C.其失一                         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见也

杀敌者,怒                        不足信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5分)

(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4分)
4.③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