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星期四。茨维达小姐向我解释说:“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供速写的素材。”
我并未向她提过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她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她认为有必要为自己在那里出现进行辩解。我倒希望她什么也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人物画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她果真把那些素描拿出来给我看的话,我肯定不知如何评价它们;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我想她大概把那些人像画收在专门的画夹里,并且每次都把那个画夹存放在监狱办公室里,因为昨天我看见她时(我记得很清楚),并未看见她带那个形影不离的速写本与铅笔盒。
“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我断然说道,因为我想改变话趣,也因为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在无生命物质的状态中识别自己的各种心情。
茨维达小姐立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四爪锚”,它有四个爪钩。经过防波堤边停泊的小船时,她还指给我看四爪锚,并且向我解释,画那四个爪钩时选择倾角与透视角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觉得这个物体传给我一种信息,我应该译解这个信息:锚是一种鼓励,鼓励我固定在什么上面,抓住某种东西,沉下去,结束我这种漂浮状态,这种浮在表面的状态。但是,这种解释有可能产生这种疑问:
这是否是邀请我起锚向大海航行呢?四爪锚的形状中确有某种东西,也许是那四只爪钩,也许是那被海底岩石磨损了的四条弯臂,告诫我说,不论采取哪种行动,都会带来损伤与痛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深海使用的大锚,而是一个灵巧的小锚。它并不要求我放弃青春年华,只是要求我停泊一下,思考一下,研究一下我自己身上的未知数。
“要想从容不迫地从各个角度画这种锚,”茨维达说,“我自己就应该拥有一个,以便同它建立一种亲切的关系。您认为渔民会卖给我一个吗?”
“可以问问。”我说。
“为什么您不想买一个呢?我自己不敢去买,因为一个城里姑娘如果对渔民的一件粗笨的东西发生兴趣,会使人感到惊讶。”
我仿佛看见我把这样一个四爪锚送到她面前时,力求做得像在送她一束鲜花,因为四爪锚丑陋的形状显然不像一件礼品,送给她这种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当然,这里蕴藏着一种我未能发现的含义,我以后要好好体会它。想到这里便答应为她购买一只四爪锚。
“我想要带锚索的四爪锚,”茨维达补充说,“我会数小时坐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画那团绳索。因此,请您再买条长长的绳索,十米长,不,十二米长。”
星期四晚上。医生已允许我适度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庆贺这个喜讯,黄昏时我走进“瑞典之星”酒馆喝了一杯温热的朗姆酒。酒馆柜台边站着一些渔民、海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一位身穿监狱看守服的醉醺醺的老人声音洪亮地压倒各种议论说道:“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郎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
“生活是串味儿,你还可以说,死亡也是串味儿,”另一名醉汉插话说。很快我就弄明白了,他的职业是掘墓人。“我要用啤酒的气味压倒我身上的死人气味。酒鬼死了,我埋过许多酒鬼,只有死人气味才能压倒他们身上的啤酒气味。”
我把这段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世界对我的警告,因为世界正在解体,并且企图把我也裹带进去。 (节选自《寒冬夜行人》,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茨维达小姐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就主动跟“我”解释出现在那里的真实原因,让”我”相信。
B.喜欢关注冈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可见,茨维达为人质朴。
C.“我”喜欢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这才有了下文“我”与茨维达小姐交谈“四爪锚”的情形,这拓展了小说的情节内容。
D.小说以“我”与茨维达小姐的交往作为线索,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内容深刻。
E.本文通过茨维达绘画习惯的叙述与分析,刻画了茨维达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她的善良真诚、善解人意。
(2)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的透示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你如何理解小说里的“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探究作答。(8分)
补全下列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中最为慷慨激昂而又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道出了“开张圣听”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表述“既然没有叔叔伯伯,只有把自己好兄弟的关系维持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第后面的题。(11分)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1.结合注释分析本诗第一句“悲”字的精妙之处。(5分)
2.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但现在许多人认为此首诗是写爱情的。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全文进行说明。(6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论慎终(节选)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魏征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今陛下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汉高祖,泗上一亭长耳,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
贞观九年,太宗谓公卿曰:“端拱无为,四夷咸服,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1.对于加点字下列各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 化:感化,打动
B.何以知之 知:得出结论
C.朕端拱无为 端拱:继承帝业
D.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 观:阅读
2.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 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3.下列对于文言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始易,善终难。做一件事情,开头做好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B.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初期,往往能够励精图治;承平日久,便难免骄奢放纵,导致败亡。
C.唐太宗从汉高祖、汉惠帝等真正实例进行论述,进一步说明当权治国的人应该时刻居安思危。
D.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都臣服归顺了,不只是太宗一个人的能力,更加得益于各位大臣的辅佐。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2)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
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假期与新闻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来了,“十一”的脚步近了。中国新闻网做了一篇让媒体同行哭笑不得的稿子———《打个赌,国庆期间你一定会看到这“十条新闻”》,作者“突然发现”每年国庆假期的新闻都高度相似,于是“大胆”预测。
从“高速部分路段拥堵提前×小时,今日×时开堵”到“假期出游人挤人,有关部门提醒注意安全”,从“黄金周游客再现恶习,文明出游任重道远”到“节后综合征来了!教你满血复活”……盘点不可谓不全面,而且确实都是似曾相识的“新闻”。
要说这是“打赌”,中新网定然稳操胜券,不信等着瞧。不过这个发现也不是秘密,但凡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这个秘密。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闲心,相当一部分的新闻都是可预测的。
可预测的新闻还是新闻吗?只要符合真实性原则,当然还是。但这样的新闻总是怪怪的,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
一个老人摔倒了,讹人了,很快各地媒体都会报道老人摔倒的事,讹不讹人都是新闻。讹人的话,开腔讨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没讹人的话,那是正能量。是摔倒的老人突然变多了吗?是老年人群体的道德水准突然变化了吗?都不是。只因为“扶不扶老人”成为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摔倒的故事还不容易?这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
国庆节新闻的可预测性,道理同样如此。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又岂会有一成不变的国庆假期?不变的或许不是国庆假期,而是媒体发现新闻的眼睛。
当然,也不能全怪媒体人的职业素养。首先,人人都放假的时候,媒体总要留人值班。他们还不像交警等特殊岗位可以得到人们的点赞,而只能默默奉献,有时连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再者,每逢佳节新闻少,除了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真没有太多办法。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媒体可以偷懒,还是因为报道对象配合,毕竟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高速公路如果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如果被监督对象重复犯一些低级错误,监督者却自己先进化到高级层次那也说不过去。这就好比,村民还食不果腹,大喇叭没办法去宣讲肥胖症的危害。
因此,到底是媒体的眼光太死板,还是报道对象多年无变化?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
(节选自南方都市报2015-9-29,有删改)
1.从中新网中作者“大胆”预测,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胆”预测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庆期间许多新闻相识度极高,所以网友一定会看到这“十条新闻”。
B.我们将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新闻,此类新闻主要涉及交通堵塞、文明出游、文化差异、学生教养等内容。
C.只要符合事情的真实(真实性),即使它被发现了,可以预测的新闻也还是新闻。
D.只要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闲心,新闻是可预测的。
2.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一些是( )(3分)
A.对于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摔倒的故事十分容易。
B.在作者看来,编写老人摔倒的故事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
C.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所以可预测的新闻总是怪怪的。
D.如果你写的新闻不想被别人预测到的话,你必须转化写作套路。
3.通读全文,下列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媒体应当具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正如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国庆假期也是变化的。
B.因为报道对象配合,媒体可以偷懒。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即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高速公路如果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
C.只能默默奉献的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每逢佳节新闻少,他们只有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
D.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新闻的“可预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就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