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
能青翠光鲜。”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现代文阅读(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7分)
麻鞋之歌
叶梓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 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麻成为一双麻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为了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只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都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的。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3分)
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3分)
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5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
⑴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现代诗歌鉴赏 (完成文后各小题,共6分)
礁 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诗中“海浪”“礁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点?(2分)
2.诗中是如何刻画海浪对礁石的无情扑打的?想象诗中所呈现的情景,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小题,共19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階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灊(qiá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进: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代之 客: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通“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擘:掰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内空无骨鲠之臣 B.门户階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C.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D.尽灭之,遂自立为王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且光真王嗣,当立 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⑥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5.翻译下列句子 (共7分)
①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