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5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6分)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思乡+厌倦漂泊)(5分)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离家今几宿,说明离家时间较长了,难免产生厌倦之情。也表现了其思乡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前几联,描写了很多景物,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答题时要具体指出有哪些意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略有删节

【注】 黾勉mǐn miǎn:努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辙亦海康      迁:搬家

B.渊明临终,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          忤:感触

D.其必有以之矣              处:立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为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

(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让建筑拥有生命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它们不再仅仅是一幢幢由无数钢筋和水泥堆砌起来的框架结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赋予它们生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建筑。

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延长。

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

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修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时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

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1.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做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延长。

B.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

C.能以生物界的方式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和外部的环境,并能及时做出判断的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

D.具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文中第3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更有效地防御灾害,光纤维传感器驱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

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来驱动执行器。

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
3.对文中有关信息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为让建筑物具有“ 感知”“ 反应”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应”建筑物的状况。

B.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由电热控制的记忆合金纤维,最终目的是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判断、反应的功能。

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本身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

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天都有所见、 有所闻、有所感。大自然中的一座奇峰,园林中的一片月色生活中的一次邂逅,一位友人的倾诉这一切,都可以触发我们的写作欲望。

请你从自然或生活中,捕捉人、事、景物,以“自然(或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怅寥廓,                          (《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沁园春·长沙》)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劝学》)

(4)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劝学》)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4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刘皂,咸阳人。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