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1.根据选文第1段,分别归纳什么是理想的母爱和父爱。(6分)
2.分析指出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内涵。(4分)
3.根据选文,说说你对“一个成熟的人”形象的理解。(6分)

 

1.理想的母爱:有着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给孩子安全感,同时鼓励孩子成长并走向独立;(3分)理想的父爱:指导孩子正视种种困难,树立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有权威、理智,同时宽容、耐心。(3分) 2.母亲的良知:有无条件的爱的能力(2分);父亲的良知:有自我的理智和判断力。(2分) 3. 成熟的人,最终能综合地达到父母的高度(2分),一方面能同父母的外部形象脱离,一方面在内心同时发展父母的良知(2分),富于人性,有爱的能力,又有理智和自我判断力。(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选文第1段,分别归纳什么是理想的母爱和父爱”,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先到文中找到答案的区域,题干已经明确说明“第1段”,这是给出了答题的区域;“理想的母爱和父爱”,这是筛选的依据。“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这是说理想的母爱;“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是说理想的父爱。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比如本题,首先应找到题目所指向的内容,然后再依据分值进行概括。概括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指出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内涵”,这既是考查句子的含义,又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第一段说“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第二段说“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找到这些内容即可概括出“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内涵。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选文,说说你对‘一个成熟的人’形象的理解”,这既是考查句子的含义,又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首先找到“成熟的人”这个词所在的区域,然后再筛选信息,最后进行概括。第二段说“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找到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具体语境中临时生成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对文中重要概念要作词性分析,以确定答案表述和试题要求理解的词语在结构性质上一致。如果试题要求解释的词语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拟写答案要用相应的短语来表述;如果是形容词,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作出解释;如果是副词,则要根据副词的类型(情态、语气、范围、频率等),结合上下文进行阐述。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考查的概念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第二步: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找准概念所涉及内容的位置和范围;第三步:根据语境,理解概念的含义,并整合相关信息来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打算。

(1)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2分)

(2)请你举出两处具体的景物描写,并略作赏析。(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重湖叠巘清嘉,                      。(柳永《望海潮》)

(2)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C.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学是汉代时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的最高学府,“观太学”就是在太学学习。

B.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的学问和技能,其中的“御”就是防御。

C.孝廉是汉代设立的察举和选拨官员的科目,孝廉是“孝敬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D.公车是汉代官署名,汉代以公家车马遣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代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以……为奇

B.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证明,验证。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衡上疏陈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遂研核阴阳             幽武于大窖中

C.宦官惧毁己             陵见至诚

D.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这句话表现了张衡不攀附权贵,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语言凝练平实,流露出作者对张衡品德的景仰之情。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本文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和“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C.本文介绍了张衡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详写其政治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介绍其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则较简略;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D.全篇以记叙为主,记叙以时间为经,以张衡的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则以说明为主;本文以客观记叙为主,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评论。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有“四大悲剧”之称的《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这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顶峰。

C.《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前四史”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所著。

D.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他的名作《谈美》的最后一篇《慢慢走,欣赏啊!》劝告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B.多数大约十岁左右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

C.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D.不仅母爱是应该允许孩子长大并和母亲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