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伉据怜御史调往平                因为

B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指父母的丧事

C俺答犯京师                        会同

D嵩大恨思有以                   报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1.C 2.D 3.A 4.(l)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谀奉承的人,(他)却想办法引荐上去。(译出大意给2分;沮、则、引,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塞外的人向来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译出大意给1分;素、谂知、詈、快,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会:副词,恰逢,适逢。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本题C选项将“会”解释为“会同”,代入原文中,就成了“沈炼会同俺答侵犯京城”了,不符合文意,显然错误。而翻译成“恰逢,适逢”代入原文则通顺。而ABD三个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则全都说得通,由此可确定答案。 2. 试题分析:①写沈炼行为狂放不羁;③写沈炼爱国;⑤写的是严嵩的行为。凡是有这几句的选项皆不能选,这样就排除了A.B.C三项。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好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题意:读透题目包含的信息和限制,如本题的“全都”“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题干从三个角度和层次进行了限制和要求。(2)准确解读:句不离境,要在语境中对句子进行准确解读,如本题⑤句,只有在语境中,才会知道这句说的是严嵩的行为。(3)巧妙排除:优先排除“最不是”的信息,灵活的扫清障碍。如本题中可优先排除含有⑤的BC两项,再排除A项。 3. 试题分析:A项,由原文“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可知,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饰衣卫经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A选项的信息在第一段,出题人故意略去了沈炼的一部分经历,使人物、时间、事件出现了错位,考生只要细心是很容易发现的。 4.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l)“沮”,阻挠;“则”,表转折,却;“引”,引荐。(2)“素”,向来;“谂知”,熟知;“詈”,咒骂;“快”,使动用法,使……高兴。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嵩”“炼”是人名,保留,但应补出全称;“塞外”,古今义相同,现代汉语仍在沿用,保留;“谀”,“谄”“多方”“谂知”“憨直”“引”,这些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说法略有不同,或用组词法,或替换;“曲意”“快”与现代汉语不同,当换;“沮”“詈”现代汉语中已无此义,当换。 【参考译文】 沈炼传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官溧阳知县。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每次饮酒就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 正遇上俺答侵犯京师,致书求贡,有许多轻慢的话。下到廷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朝廷不要答应。廷臣没有人敢支持赵贞吉的,惟独沈炼支持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炼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臣不说,所以小吏说这件事。”于是罢去廷议。沈炼愤慨于国家无人,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万骑保护陵寝,万骑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而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在敌人疲劳时发起攻击,会取得大胜利。皇帝没有省悟。 严嵩被皇上贵宠而当权,边臣竞相贿赂送东西给他。等到失事后惧怕得罪,更加运送金银贿赂严嵩,贿赂一天重于一天。沈炼时时扼腕感叹。一天跟尚宝丞张逊业饮酒,酒喝到一半就谈到严嵩,因慷慨怒骂,涕流满面。于是上疏说: “现在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的毛病已达膏肓,笨拙浅陋之心顽如铁石。在皇上忧虑臣民受外寇之辱的时候,没有听说他延访贤豪,咨询方略,只与他的儿子严世蕃规划图谋自己的私利。多方阻止忠诚谋略的上告,而曲意引荐谀谄之小人。索贿卖官,沽恩结客。皇帝大怒,将他拷打数十,贬谪到保安去种田。 他去后,没有馆舍。有商人询问到他得罪的缘故,搬家让舍给他。里长老也天天送柴米给他,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沈炼谈说忠义大节,大家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一向忠厚直爽,又熟知严嵩的奸恶,争着骂严嵩来讨沈炼的高兴。沈炼大喜,天天与他们一起骂严嵩父子是常有的事。而且束缚草人,像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酒醉后就聚集子弟钻射他们。或者骑马越过居庸关口,面向南伸手指骂严嵩,又痛哭后才回来。这些话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来报复沈炼。 后来严嵩败露,严世蕃被诛。临刑的时候,沈炼所教的保安子弟在太学的人,用一锦帛写上沈炼姓名官爵,持举入市。看到严世蕃断头完毕,大呼说:“沈公可以瞑目了。”接着恸哭离去。 隆庆年初期,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天启初年,赠沈炼谥号忠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人惯于对外界的影响(包括别人的思想)起强烈的反应。一类人则消极被动地接受一切事物。前一类人甚至在孩提时期就对别人教给自己的一切提出疑问,并往往叛逆传统和习俗。他们富有好奇心,要自己去探索事物。第二类人更容易适应生活,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能积累正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后一类人的头脑充满了公认的观点和固定的看法,而反应型的人则具有较少的固定观念,他们的思想更自由、更可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按照这两个极端来划分,从而隶属于某一种,但显然,接近被动型的人是不适于从事研究工作的。

怎样选择有前途的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是判断自己是否适宜,这是个难题。列出一连串所需的品格条件对解决问题并无多大帮助,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衡量所列出的特点。然而,心理学家有一天也许会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种实验,来测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这可以衡量人们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大小,即他“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成功率,因为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过程。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检验人们概括的能力以及能否提出与已知资料相适应的假说的能力。也许对科学的热爱可这样来考察:看他们在获知科学上的新发现时是高兴还是相反,据此进行判断。

普通的考试并不足以说明学生研究能力的强弱,因为考试往往有利于积累知识的人,而不利于思想家。出色的考生并不一定擅长于研究工作,而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则往往在考试上表现得不好。埃里希完全是靠着考官们的好心而通过医学毕业考试的,因为考官们很有见识,承认他有特殊的才能。而爱因斯坦则在工艺学校入学考试中不及格。比起那种不加怀疑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在积累知识方面很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

我注意到,在英国许多生物学或非生物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都是博物学家或者在青年时期曾是博物学爱好者。年轻人爱好博物学的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可贵的迹象,说明他有研究的才能。这表明他从研究自然现象中得到兴趣,并很想亲自通过观察来认识事物。

目前,挑选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也就是劳斯所说的“发现发现者”的唯一方法是:给候选人以机会,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来作科学研究的尝试。除非年轻科学家确实表现了研究方面的能力,否则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关系到科学家未来的物质生活和幸福,而且对研究机构也有好处。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应有机会涉足研究,因为这有助于初步证明某人是否适于做研究工作。一个年轻的毕业生如果采取措施谋求一个研究工作的职位,那就表明他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诚愿望,换言之,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往往自己挑选自己。

不管科学研究究竟需要何种智力条件,总之大家公认:并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工作而有所成就,正如并非人人都有作曲的才能一样。然而,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等于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

(选自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
1.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性格”与“研究工作”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应型的人则具有较少的固定观念,他们的思想更自由、更可变,能成为研究工作者。

B消极被动地接受一切事物,这种被动型的人是不适于从事研究工作的。

C每一个人并不绝对隶属于“反应型“”被动型”中的一种,所以难以判断是否适宜研究工作。

D人的性格对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对科学的热爱永远是最基本的品格之一。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根据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大小准确判断自己是否适宜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B普通的考试并不足以说明学生的研究能力,出色的考生只擅长考试,不擅长于研究工作。

C年轻科学家研究方面的能力不强,可变因素较大,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

D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工作,从事研究工作是有条件的,但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妨碍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出色。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于研究工作的人,也许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比别人高,这表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

B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更容易受老师的欢迎;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往往处在不利的地位。

C挑选适合研究的人的好方法之一是给候选人有足够的机会,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来做科学研究的尝试,这有助于初步证明其是否适于做研究工作。

D富有好奇心,要自己去探索事物,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诚愿望,他一定是最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40分)

不久前,“到此一游”的国刺被同胞带进了埃及神庙、贴身千年雕塑之上。如今,蜀南竹海景区又设立了专供游客留言刻字的竹林。有人认为景区的这种做法是迎合游客,助长歪风;有人认为景区这样做是以疏代堵,是管理创新。

你是怎么看的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1.根据选文第1段,分别归纳什么是理想的母爱和父爱。(6分)
2.分析指出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内涵。(4分)
3.根据选文,说说你对“一个成熟的人”形象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打算。

(1)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2分)

(2)请你举出两处具体的景物描写,并略作赏析。(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重湖叠巘清嘉,                      。(柳永《望海潮》)

(2)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