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83岁的唐陵,在成都市老年大学已兴致盎...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83岁的唐陵,在成都市老年大学已兴致盎然读了28年,如今还在坚持每周上课;同班同学刘信清,也读到了第28个年头,病痛缠身仍坚持从华阳坐车到成都市中心上课;80多岁的王大爷,坐轮椅也要上学,把50多岁的女儿从陪读变成了同班同学……10月19日早上7点过,83岁的唐陵从位于成都东郊的家里出发,在114路公交站坐上车。随后她换乘112路公交继续赶路,约摸50分钟后抵达目的地成都市致民东路16号。这里的成都市老年大学是唐陵每周一都不能缺席的地方,今年是她入学的第28个年头。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2分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60字)(3分)

 

(1)耄耋老人热衷上老年大学二十八年;八旬老人坚持上老年大学近三十载 (2)高龄老人热情求学,老当益壮,年轻人更应积极进取;高龄老人并无学业或就业压力,他们能坚持学习孜孜不倦,可见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解析】 【试题分析】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要能够揭示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要求有必要的人物(对象)(耄耋老人、八旬老人)、事件(热衷上老年大学二十八年)。第二小题是本题属于时事评论,评论时要结合材料联系社会现实,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应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当然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材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步骤一般这样:首先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其次概括层意,抓住考点;第三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考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是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第四根据表达连贯简明的要求组织答案,注意字数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与例句一致的是:(       )(3分)

例句:越国以鄙远

A皆白衣冠以送之     B因人之力而敝之     C素善留侯张良      D太子迟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公开指责美国不顾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所应肩负的责任而试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法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径。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

C.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为父亲写传记时,他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务求真实。

D.现在,微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资金补贴,还可以减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还说是客,这么多的人来排着队来与我作对,我现在可是四面楚歌,这分明就是给我设的鸿门宴嘛!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真可谓汗牛充栋

C.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深切感受。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寥廓(kuò)   长歌当(dàng)哭      人为刀俎(cú)

B立仆(pū)      (è)飞舟      引吭háng高歌

C青苔(tái)   嗔(chēn)目而视      绿草如茵(yīn)

D菲(fēi)薄   怩(ní)不       yǎn旗息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题,共25分。

叶圣陶在四川

佚名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