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俟变而召可也                     :麻布制成的丧服

B.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挈:提着,提起

C.召拜左拾遗,疾解                 以:因为       

D.贻范处丧未数月,使视事           遽:突然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B.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全忠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C.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D.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4分)

(2)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6分)

 

1.B 2.A 3.D 4.①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给他们恩宠,让他们自己去除掉同党,这个办法不会不 成功的。 ②令狐涣(家族)两代(世代)为相,通晓熟悉朝廷的旧例,陛下已经答应了他。假如对令狐涣的允诺可以更改,为什么对臣的允诺偏偏不可更改呢?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解答本题要求将实词带入原文中理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三)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凭借基本实词的积累,或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比照时可着重下面几个要素。1.联想课文语句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2.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五)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六)、借助字形推断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例如: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题中B中:挈:带着,领着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这句话中应重点抓名词,要注意句子中的主语变化,比如“胤”“坐者”“偓”“全忠”。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解析:D“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曲解原文,因果关系理解错误,文章第二段说“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意思是皇帝知道韩偓是赵崇的门生,感叹他能够谦让。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定语后置句1分,“假”授予、给1分,“翦”除掉1分,“蔑有不济”1分,“蔑”不、无,“济”成功。第二句中“再世”两代、世代1分,“练”通晓、熟悉1分,“故事”旧例1分,“业已”已经1分,“许”答应1分,“移”改变、更改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韩偓字致光,是京兆万 年人。考中进士科,在河中节度使幕府里任职。召入朝拜授为左拾遗,因患病而去职。宰相崔胤掌管度支,上表朝廷让韩偓担任自己的副手。王溥举荐他做翰林学 士。韩偓曾与崔胤定计诛杀了刘季述,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皇帝痛恨宦官骄横跋扈,打算将他们全部铲除,韩偓说:“陛下诛杀刘季述时,对其余的人不予追 究,如今又要处死他们,谁不害怕被杀?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加以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绝不会失败。如今宦官依赖度支供给的人有八 千,虽然杀掉六七个为首的,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处,正好坚定了这些人的反叛之心。”皇帝向前移膝道:“这件事就完全托付给你了。” 中书舍人令狐涣玩弄机 巧,皇帝曾准备让他执政,不久又反悔说:“令狐涣做宰相可能会误国,朕要先用你。”韩偓辞让道:“令狐涣世代为相,通晓熟悉朝廷的旧例,陛下已经答应了 他。假如对令狐涣的允诺可以更改,为什么对臣的允诺偏偏不可更改呢?”皇帝说:“我并没有当面任命,这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 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皇帝知道韩偓是赵崇的门生,感叹他能够谦让。 宰相韦贻范为母亲服 丧,皇帝准备下诏让他复职,应当由韩偓草拟诏书,韩偓进言道:“韦贻范守丧还没几个月,突然就会伤孝了之心。如今中书省的事务,有一位宰相就能办理。陛下 如果确实爱惜韦贻范的才能,等到脱去丧服再如入也可以。学士使马从皓强迫韩偓让他起草诏书,韩偓说:“手腕可断,诏书绝不能起草!”马从皓说:“你找死 吗?”韩偓说:“我在翰林院任职,怎能一言不发呢?”姚洎听后说道:“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接着去死。”从此宦官们极度痛恨韩偓。 皇帝复位以后,励精图 治,韩偓身处参预机要之位,常常与皇帝的意图相符合,皇帝三四次想要任用他做宰相,他一再辞让而不敢担当。当初,韩偓在陪侍天子的宴席时,与京兆尹郑元 规、威远使陈班同坐一席,他推辞说:“翰林学士不能与朝官接触。”主持宴席的人一再请求他,他才入席。朱全忠、崔胤到陛前宣布事情,在座的人都离开了自己 的坐席,韩偓安坐不动,朱全忠恼怒韩偓蔑视自己,忿然而去。朱全忠觐见皇帝时,指斥韩偓的罪状,皇帝多次用目光示意崔胤,崔胤不作解释。朱全忠来到中书 省,打算将韩偓召来杀掉,郑元规说:“韩偓位居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你不要太急于行动。”朱全忠这才作罢,韩偓被贬为濮州司马。皇帝握着他的手流泪说道: “我的身边没有人了。”天祐二年,重新召入朝任翰林学士,官复原职。韩偓不敢入朝,带着家人南下投靠了王审知,后来死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一个是“富强”。民众求富,国家求强。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物质和精神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到的。

另一个是“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近年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一个“大时代”之所以为“大”,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彼此相异的“小时代”,为每个人提供登上时代舞台的机会。

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这种“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5日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炫富的一项是(    )(3分)

A.某电视节目去采访胡兵,胡兵介绍他家房子价格值十亿日元,各种衣服鞋包总价值达2亿日元。胡兵在节目中还展示自己十年前买的手表,称该手表价格3000万日元(154万人民币)。

B.24岁的金景娥做客韩国一档电视节目时,戴着价值两亿韩元的钻石项链,拿着超过3500万韩元的手提包,自称不用工作就有父母的大笔零花钱。

C.房地产商好以“奢华”“豪宅典范”“上流人家”“世家”“公馆”“皇家”“至尊”等安富尊荣的花花广告吸引客户。

D.上海一男子在博客里讲述自己狂买名牌的生活,还用大叠百元人民币来点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它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与金钱没有必然关系。

B.“炫富”虽基于物质,但却指向“名”这一观念性符号,因此其实质是精神性的;审美虽然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C.用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这种行为使得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降低为符号的陪衬,只能揭示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D.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些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传统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在于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约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狭激烈之气,最终呈现独特的味道。

B.在戏曲艺术中,虽然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极其简单的程度,但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依然能创造出角色的美。

C“和谐”的美,体现在对差异的尊重和欣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登上舞台的机会,从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D.城市中大拆大建后出现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虽然整齐划一,却是只有“同”没有“和”,这反映出建设者不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时执念让人很无奈,就像等公共汽车:已经等了,就要一直等下去,万一刚走开,车就来了呢;可是等车子姗姗来迟,才发现如果步行其实早该到了。抱紧希望,永不放弃,有时也很可怕;不如索性希望破灭,及早放弃,也许会是另一片风景。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标题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②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③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呜!阿靠!卡路来!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喂,大哥,上哪儿去呀?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④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1.文中作者认为当前对作家的文化批评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
2.文章第三段末尾这段画线文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陆蠡

①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②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③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声。“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 ,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④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⑤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⑥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⑦“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⑧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⑨“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⑩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⑾“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⑿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1.文章第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4分)
2.文章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3.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4分)
4.赏析文中画线句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盘盘焉,囷囷焉,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杜牧《阿房宫赋》)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孔子语录》)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