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3分) 另一种静默 李 东 生 百闻不如一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3分)

另一种静默

   李 东 生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在祟山峻岭间颠簸四个小时,只为了与边城见上一面,即使只能停留一个小时。

一下汽车,我便闻到了那熟悉的气息。哦——边城你的身影真如我所想。也许,在我未曾与你谋面时,我们已有了一份默契。

你有江南水乡的秀美,更有湘西偏远小镇的质朴与清纯——青石板小路,路边横斜的房屋,厚实的砖墙,历久发黑的木板。听不到你朗声召唤,见不到你盛装出迎,你静若处子,默默地伫立在那儿,用你冰清的目光迎着我。我的脚、我的心早已不由自主地靠近你,靠近你。

水,我看见了翠翠摆渡的河水。立于石阶上,凝神远望,水面宽阔、平静。划一木船,浮于水中,这才发现水在流动,缓缓流向远方。我知道,你的静默掩盖不住你的秀美、清纯,还有你的灵动。翠翠,我知道你为什么叫翠翠了。翠山,绿水,还有船桨拨动水流的清脆声,这一切滋养了你。我还知道,你的声音比百灵鸟还要清脆,只是你不愿出声。有人在喊:“看,翠翠!”我知道,那雕塑不是你。我看见你闪现在绿树间的身影,看见你在青石板上蹦跳过的脚印。我还看见水中你穿着小碎花布衣的灵巧身影。你在白塔旁翘首远眺,你在船头蹙眉凝神。你不出声,但我知道,你的静默就是选择。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说这只是少女李清照情窦初开的写照?其实你的初恋情怀尽在你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里。“那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我知道你会等待,哪怕一直等下去,少女李清照不就等到了赵明诚的倾心吗?何况你的身体里流淌着你母亲的血液。在你们母女俩的静默里蓄积了少女的多情与痴心,你们的静默是一种更沉稳的选择,你们的静默里有执著,有叛逆。

也许这是边城人特有的静默?没有彷徨,没有驻足;没有誓言,没有悲叹。一切都在心里,坚定地默默前行。

沈从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静默者。玲珑剔透的湘西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也陶冶了他如水一般柔顺的性格。他的静默不是妥协,更不是懦弱。他以他特有的方式用自己的一生维护用笔的自由。站远了看,沈从文一生的创作与研究给上个世纪尤其是革命年代以政治为主旋律的文学添上了极为宝贵的一笔。

鲁迅先生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你能说沈从文的静默不是一种精神?他的笔不是武器,更不是博取名利的工具。他的笔就是他的心。对于一位文人,能让笔始终完整地为自己所拥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需要多么执著、坚韧的精神啊!“不折不从,亦慈亦让”,这正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从沈从文静默的身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类中国文人的形象,如陶渊明、孟浩然、蒲松龄……他们大多静默一生。他们的静默成就了他们的文学造诣。他们的作品历久弥新,意味隽永,流传千古。他们的静默里沉淀了中国文人的一种品格——执著、坚韧的精神。

今天,《边城》已走进国内外无数读者的心,在世界文学长廊里她静默地稳稳地占据了一角。再过两百年,人们阅读那个时代的作品时,会发现沈从文的作品与他们是那么切近,甚至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这就是静默之后的永恒。

沈从文如此执著于事业,也同样执著于爱情。在苦苦追求张兆和女土的漫长日子里,沈从文以他的真诚、执著、勤勉最终打动了张兆和的心,并与张兆和携手相伴到老。在沱江的悠悠柔波里倾注了他对张兆和的多少深情,在满江繁茂的水草里融进了他对张兆和几多不尽的思念!抑或在翠翠的身上也有沈从文自己的影子?不自觉地他将自己的情思倾注在翠翠的身上。翠翠是沈从文眼中、心中的翠翠。

哦——边城,我下一次来时,你会静默依旧吗?忘不了,你的内敛与灵动;忘不了,你静默里蓄积的执著与坚韧……                     《散文百家》(2006年第1期)

(1) 下列几项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分别写了边城的“静默”,翠翠的“静默”,李清照的“静默”和沈从文的“静默”,重点写沈从文的“静默”。

B作者不辞旅途劳顿,“在崇山峻岭间颠簸四个小时”,就是要亲眼目睹湘西偏远小镇边城的秀美、质朴和清纯。

C雕塑“翠翠”只是翘首远眺,蹙眉凝神,没能把翠翠的秀美、清纯和灵动表现出来,所以作者认为“那雕塑不是你”。

D文中对湘西偏远小镇边城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她的质朴与清纯的特点,营造了一种“静默”的气氛,为下文写边城人的静默做铺垫。

E边城的静默,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品格。文章最后说,“边城,我下一次来时,你会静默依旧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文化精神的缺失和文化品格的缺位的担忧。

(2)文章第2自然段说“我们已有了一份默契”。怎么理解这里的“默契”?(2分)

“你”在文中指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分别指代什么?(2分)

3).文章第4自然段写了很多关于 “翠翠”形象的文字。作者写它们的目的是什么?(5分)

4“沈从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静默者”请谈谈你对沈老的“静默”的理解。(5分)

(5).文章结尾部分写到了沈从文先生与张兆和女士的爱情,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的一笔,应该删掉,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5分)

 

(1)A C (2) ①(2分)边城的身影(秀美、质朴和清纯)和作者想象中的一样。 ②(2分)边城、翠翠、翠翠雕塑。(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 (3) ①突出“翠翠”秀美、清纯、质朴、灵动的形象。 ②表达对“翠翠”这一形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为下文写沈从文先生的静默作铺垫。 (4) ①对事业:“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执著、坚韧)。(意思对即可。 ) ②对爱情:真诚、执著、勤勉。 (5) 示例:写沈从文如此执著于爱情,既是为表现沈从文先生对爱情的忠贞,又将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给现实化,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而感性的老人。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这篇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不准确,以及重点写沈从文的“静默”不对。C选项“你在白塔旁翘首远眺,你在船头蹙眉凝神”写的是翠翠的静默。并不没能把翠翠的秀美、清纯和灵动表现出来。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品味句子的含义,是常考的题型,难度很大。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第一句的关键词是“默契”,如何理解它的呢?回到原文,找到“闻到了那熟悉的气息”,“ 边城你的身影真如我所想”两个语句,一个是说眼见的边城,一个是说我想像中的边城,两者的融合。②带入原文找到“你”所在的位置,根据上下文找出指代的内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目的实际也就是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目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内容主要结合文本回答,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结构主要从所处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还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第4自然段写了很多关于翠翠形象的文字,内容上突出“翠翠”秀美、清纯、质朴、灵动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结构上为下文写沈从文先生的静默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品味句子的含义,是常考的题型,难度很大。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沈从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静默者”在第7自然段开头部分,对于一位文人,能让笔始终完整地为自己所拥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需要多么执著、坚韧的精神啊!“不折不从,亦慈亦让”,这正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沈先生的“静默”是对事业:“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沈从文如此执著于事业,也同样执著于爱情。在苦苦追求张兆和女土的漫长日子里,沈从文以他的真诚、执著、勤勉最终打动了张兆和的心,”可以看出沈先生的“静默”是对爱情:真诚、执著、勤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创作意图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同意去掉或不同意去掉;然后给出自己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2.对人物塑造起到什么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还是使形象更鲜明?3.从表现主题思考,作者这样写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填空:(8分 每空1分)

(1)悟以往之不谏            

(2)                ,感吾生之行休。

(3)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问题(9分)

花·暮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①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②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8分)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人,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太史公曰: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冯公近之矣。

【注】毂:gǔ 车轮的中心部分。阃:kūn 郭门的门坎。这里指朝廷以内。 彀:gòu 张满弓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官率将,李牧   善:友善    B.中尉及郡国车士   主:主要

C.是以兵破士       北:败北    D.独无处乎?        间:私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冯唐“不偏不党”的一组是( 3分)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唐具以实对 ③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④鄙人不知忌讳 ⑤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⑥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A.② ④ ⑥    B.① ③ ⑤     C.① ② ⑤ ⑥     D② ③ ④ 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冯唐敢于直言,曾当众让文帝难堪过。

B冯唐侍奉过文帝、景帝、武帝,九十余岁才罢官不做。

C.冯唐据理陈辞,终于让文帝赦免了魏尚。    

D.冯唐以孝著名,为人正直,不偏不党。
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学过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4分)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5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瓯越

B请息交绝游             生物之息相吹也

C凡在故老,犹蒙       本图宦达,不名节

D设而常关             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祖母刘悯臣孤弱

C抢榆枋而止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