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与宋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途中见杏花》的作者漂泊在外,各种忧思盘结胸间,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的愁绪;宋人叶绍翁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见邻家墙头伸出一枝俏丽的红杏,想到春回大地,心中充满欣喜和激动。(3分) 2.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这是一联,应该从表现手法入手答题,诗歌险些“花”的红艳,再写“人”的愁,正好形成反衬,以花衬人,以乐景衬哀情。答题时答出乐景和哀情的具体内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这是一道一项和情感的题目,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题目“途中见杏花”,可见是一首“景物抒情”的诗歌,首先找到“物”的特点,然后找到人的情感,“物”的特点“红艳”“蝶未游”,美丽,无人欣赏。人物的情感“独愁”“恨”“忆”,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是“伤春”“愁苦”(无人欣赏)“孤独”(漂泊之苦),“忆”写出当年的生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现在的流离、漂泊之苦。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己巳,谒太庙。

(公元669)李勣寝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辆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元年、总章元年)

房、杜:房玄龄、杜如晦。挝: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B.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C.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D.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高宗对李勣很敬重。他在南郊祭祀天地,报告平定高丽,让李勣第二位献祭。

B.李勣临终遗嘱其弟弟严管子孙。让弟弟李弼在他去世后对儿孙要严加管教,是吸取房玄龄、杜如晦的子孙不肖的教训。

C.李勣虽为戎帅却很顾念亲情。他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风回,爇其须鬓”而不惜。

D.李勣特善于笼络军心。打了胜仗,他把功劳归于下属,把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都分给将士。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 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C.“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D.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C.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D.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B.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C.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处,一位老人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老人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老人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下车,迎着老人跑去。他帮着老人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老人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介绍这个标志图案的构图及图案的象征意义。(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丁玉坤,自强美丽的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轮椅天使。她爱笑,即使回忆起苦难的童年,;她爱美,漂染的头发映衬着精致的妆容,残疾的身体并未阻止她追求时尚的脚步;她好强,从吃低保到帮助吃低保的贫困残疾人,。残疾并不可怕,。她坚信,只要热爱生活,勇敢地追求梦想,一样可以走出精彩的人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