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杏 花 安 海 (1)杏树是我国古老树种之一,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杏树是我国古老树种之一,北方居多,南方也不稀有。因而,杏花作为一种意象而多次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南宋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及宋朝志南和尚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境都很美。但我感觉大都写的是南方的杏花。花虽都是一样的花,但意趣却终究是不同的。南方的杏花能以枝来卖,说精巧、纤弱、柔媚应该都是不为过的,这也是与南方温润气候相关的,这种美是与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的。北方杏花的美以一个“壮观”统领着,说妩媚有一点儿,但绝不纤弱。我想,如果诗人们面对北方的万亩杏花,会做如何的感想呢?

(2)杏花是造物主献给北中国灿烂春天的一份礼物。杏花开了,开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时节里,她应该是花色贫瘠的北方春天里第一枝灿烂的花朵,因此给她贯之以“造物主献给北中国春天的礼物”并不为过。花开时节,这些满山满园壮观的美色不仅有蜂蝶欣赏,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像蜂蝶一样跑来欣赏。他们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乡下,亲近泥土,续接地气。聪明的地方领导也便适时地迎合着城里人的这种寻春行为,“杏花节”便这样诞生了。城里的赏花者盯着满田野的杏林花海,举办者则盯着城里人的腰包。杏花则什么都没盯着,她只是兀自开放着,迎接着扑向她们的蜂蝶。

(3)过不了多久,你如果留心一下,会在某些场合,看到一些城里人吟咏杏花的文字,或柔媚,或雄壮,或平和,或激荡。这些文字其实流通的范围很小很小,根本抵达不了开满杏花的乡村;流通的时间也很短很短,在文字的海洋中转眼就沉了底,顶多做为一种浮力,托举着那些流传了千古的经典文字。你如果再留心一下,还会发现,在杏乡的某些公文里,会罗列着“杏花节”的种种成绩:有多少城里人外地人来此参观,那些城里人喝掉了多少矿泉水,吃了多少当地的小吃,带动了多少当地的经济指标……杏花依然不管这些,她们只管自己开放着,她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长。花开有期,在那些城里人走了没多久,万亩杏园就已经是落英缤纷、蕾生叶长了。

(4)和众多的赏花者一样,我也曾是家乡杏花的欣赏者。每年的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徜徉在杏花带来的春色中。至今我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众多与杏花相伴的瞬间。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

(5)那一年到有名的杏乡观看了万亩杏林花海之后,一场冰雪忽然于夜间降临,覆盖了家乡的广袤田野,冰冻了杏花的一场春梦。我回到家乡的老村后,看到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而流露出来一种深深的无奈,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表情。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感到了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事实上,这众多的杏树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种植出来的,如果说杏花是北中国春天使者的话,那么这使者也是乡亲们派遣的。种植杏树,从育苗、植苗,到锄草、裁剪、驱虫,哪一步没有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呢?

(6)而做为杏花本身来讲,它是杏树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就是杏树的繁殖器官,它的美色和芬芳其实是专为蜂蝶而释放的,它是杏树通往杏果的一条生命的必经之路。我们许多人只是垂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树的生命存在,就像我们过多关注于人的漂亮颜面而忽略了她们本身一样。而只有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杏树的美,他们非常清楚,杏花美只是杏树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月的杏花美只是杏树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出的美的一角而已,是杏树在春天丢给人们的点点希望罢了。杏树的大美在七月流火的季节,缀满红杏的杏树表露出来的美才是一种成熟的美、完满的美。因此,乡亲们才会在面对杏花时,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他们会将杏花的花事常挂在口头嘴边,挂在街头巷议,挂在地角旮旯。他们会说“今年空花少、实花多,杏树能丰收”,会说“今年空花多、实花少,是树太瘦了”,会说“去年杏结得太多,今年该休枝了”,会说“可不要再下冷雨了,不然杏花该冻了”……说这些话时,好像面对的不是杏花、不是杏树,而是他们精心哺育的孩子,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为父为母者对子女的无边的牵挂。这种深邃诚挚的情思,是众多的赏花者难以企及的。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12期,有删改)

(1)首段引用三位诗人的诗句,有何好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强调了南国杏花的精巧、纤弱、柔媚之美;

B.强调了南国杏花美远胜北国杏花之美,但二者各有千秋。

C.引用诗句激活了人们心中关于杏花的审美情绪,表明南国的杏花比北国的杏花更值得赞美

D.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说明了不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地域的人,对杏花都有同样的喜爱之情

E.为下文突出北国杏花的壮观美作了反面的铺垫。

(2).请简要说出第(4)段最后一句“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的作用。6分)

(3).文中(5)(6)两处写到“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理由。6分)

(4).文章通过抒写杏花节赏花、杏花知音等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

 

(1)AE(答对一个得3分,两个全对得5分) (2)说明了我们只是在欣赏杏花的色、香、势,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3分)为下文写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做了足够铺垫,突出了乡亲们才是了解杏花、懂得杏树生命的人。(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流露出无奈、欲哭无泪的表情。②种植杏树,每一步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③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整个杏树的美。④乡亲们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⑤乡亲们谈论杏花的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父母对子女的无边牵挂之情。(共6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4)①颂扬了乡亲们对杏花、杏树真挚的关爱和欣赏之情;(3分)②暗讽了吟咏杏花文字的城里人和追求“杏花节”种种成绩的官员,他们也只是在利用杏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已;(3分)③外行者只欣赏外在美是肤浅的,创造美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呵护美、欣赏美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共8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通常情况下,文章开端的作用主要有:①推动情节发展;②作铺垫;③揭示或深化主题。答题时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来思考。本题选项B“远胜北国杏花之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这种美是与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的”;选项C“南国的杏花比北国的杏花更值得赞美” 无中生有,原文说“面对北方的万亩杏花,会做如何的感想呢”同样值得赞美;选项D后半句表述过于狭隘,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可以从语句的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从内容上看,这一句的意思是只在欣赏杏花美色的是肤浅的赏花人;从结构上看,什么样的赏花人才不是肤浅的呢?这就引出了下文对真正了解杏花、懂得杏树生命的人的描写赞美,同时做足了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第5处,“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是在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流露出无奈、欲哭无泪的表情中表现出来的,“杏树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种植出来的” “浸透着他们的心血”,所以乡亲们才是杏树的知音;第6处前一句“我们许多人只是垂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树的生命存在”,则暗示了乡亲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杏树的美;乡亲们“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谈论中流露出牵挂,都说明乡亲们才是杏花的知音。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含意。解答时只有结合上下文及作者的感情倾向,才能正确解释。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情感分析概括能力。要在速读全文时,快速理清文中脉络,随手画出相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特别是一些抒情的句子,再结合文题干要求及文本描写的对象逐条进行分析概括。题干已经提示从文本主要写了“杏花节赏花”、“杏花知音”两个部分,“赏花”表达的是热爱、欣赏之情;文章在列举举办“杏花节”带来的时经济效益、政绩之后,说“杏花依然不管这些”,暗讽了城里人及相关官员欣赏杏花只为满足自己;文章的结句“是众多的赏花者难以企及的”说明,创造美的人才是正懂得呵护美、欣赏美的人,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

(1)<《 氓》中写妇女辛劳的两句____,____。

(2)《短歌行》中作者借姑娘思恋情人表达自己求贤若渴心情的两句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表达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的两句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5分)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               盟:结盟
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4.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也有人说:“强劲的想象产生真实。”这两句寓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