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文言实词字意。这是一道词类活用的题目,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动用,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使动、意动用法,答题时注意区分。A项,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情况有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的“寿”和“康”。(《送李愿归盘谷序》)“火尚足以明”的“明”。(《游褒禅山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的“寿”。(《种树郭橐驼传》)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原谤》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7.能愿类词语“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晋公子重耳之亡》) 8.介宾补语前面的名词活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道路。(《召公谏厉王弭谤》) 9.被结构助词“之”取消独立性的谓语上的名词活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冰”和“寒”。(《察今》10.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端章甫”。(《子路……侍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心爱的物品,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还有做人的道理,动人的细节,人生的坐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请以“寻找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的格式,任写一种事物。(4分)

例: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3分)

上联:智勇毛遂真名士  

下联: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22分)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在饥饿缠绕的苦难岁月里母亲的勤劳、朴实与坚韧。

B.这篇散文与传统的叙写母亲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一样,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全文主要赞美了作者母亲的勤劳乐观和坚韧。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D.文中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这与标题联系不紧,文章显得思路不够严谨,因此本文在驾驭材料,谋篇布局方面还有待商榷。

E.文中“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苦难也要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是文学保持生命力的根本。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5分

 

                                                                                                        
3.请简要分析文章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分  

 

                                                                                                         
4.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

(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送东阳马生序》

(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

(6)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

(7)《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8)《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