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21分) 想北平 老舍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

现代文阅读(21分)

想北平

老舍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⑤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上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可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段⑤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2.请分析划线句子“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的内涵。(4分)
3.文中为什么要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然后作者选取近似北平的巴黎作比较,二者各有什么特点?(5分)
4.文章划线处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4分)
5.老舍先生的作品常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的语言风格?(5分)

 

1. ①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②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③既能看见人文景观,又能看见自然景观。(3分,每点各1分)。 2. (1)此句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看,为直抒胸臆(2分),(2)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割舍、刻骨铭心的爱。(2分) 3. (1)作者写这些城市是为了对比突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平的喜爱。(3分)(2)巴黎的特点:总体上太热闹,空旷处太空旷;北平的特点: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热闹处动中有静。(2分,各1分) 4. (1)照应了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2)把想北平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2分) 5. (1)本文语言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3分,每点1分,任答3点即得3分)(2)如文本中“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话语经老舍说出,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一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答题时应注意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考点: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言特色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对文章的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 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4)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5)位卑则足羞,                    。(《师说》)

(6)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

(7)肴核既尽,                    (《赤壁赋》)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9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录》)

10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11)                   不宜异同。(《出师表》)

(12)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8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2)、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
1.诗的开头两句中,有“千山”“万径”,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刻画该形象的用意又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②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以文章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皆请质为从事。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时人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世宗不豫,入受顾命。

④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

⑤先是,宰相见天子议政,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同“札”)子进呈,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乾德初,以质为大礼使。质与诸人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由是礼文始备,质自为序。九月,卒,年五十四。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⑥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⑦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岁能                   属:写作

B.以文章宰相桑维翰           干:求取

C.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       降阶:降低官阶

D.身没,家无余               :钱财
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质聪明能文。他九岁能为文,十三攻读《尚书》,招生收徒。凭借所写的文章,得到宰相桑维翰的器重;他独自草拟的诏书,受到世人好评。

B.范质规范了礼仪。唐及五代时,宰相拜见天子都是面对面坐着商议政事。范质认为奏议内容太多,上书建议废弃了坐论之礼。还为朝廷完备了礼仪制度并作序。

C.范质品性廉洁耿介。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常把俸禄赏赐送给孤寡之人。死后家无余财,得到太祖的称赞。他的侄子请求迁升官职,范质作诗劝诫他。

D.范质很受君主礼遇。世宗北征时,赐钱给生病留京的范质,关心他的医药。范质去逝时,太祖很悲伤,为他罢朝。
3.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3分)

译: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译: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译: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译: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梭罗,英国作家,1845年春天,他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瓦尔登湖》一书,另外,他的作品还有《郊游》《红色的盾牌》《缅因森林》。

D.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步:一步

B.岈然洼然,若若穴                 垤:蚁穴边的积土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如是而已   攻:学习,研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