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以下问题(25分)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以下问题(25分)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

“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是的,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哦,你有这么多的孩子!”

“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还能不动心呢?他孩子将成为老爷!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给!为什么拒绝呢?可选谁呢?他喃喃自语:“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的马车?吃好吃的东西?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不行啊!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

B.“温馨的夜晚”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

C.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怯生生”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的心理。

D.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踢”“打”“翻”“跑”等动词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

E.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

(2)、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6分)

(3)、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6分)

(4)、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因为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含义:①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2分)(单纯的节日快乐)②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2分:受考验后的快乐) 作用: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2分:情节、结构和主题答全了给2分,少一点扣1分。) (4)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 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 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作品、论述合理:4分;谈出启示: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孩子们对富人的提议没有憧憬;E项穷人也有迫于生计无奈愁苦的时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心理变化的题目,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寻找,因为动作、语言是心理支撑的产物,主要的句子是“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含义要注意上下文、人物形象、文章主旨,作用要结合主旨、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小说的结尾该不该送钱,关键要结合文中的人物性格、主旨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足,能够自圆其说,如: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观点)。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理由)。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述文阅读(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红楼梦》)

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

C.小说中许多人如佩葛帝、海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史蒂尔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卫·科波菲尔》)

D.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月8日上午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

②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

③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

④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

⑤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⑥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

A.①③⑤⑥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⑥⑤①③ D.⑥⑤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组(     

A.揠苗助长  尸骸  两全其美  城隅   B.脉膊  烦躁  贤惠  惊愕

C.窟窿  半晌  弥补  斡旋  松弛     D.愤然  啼哭  撕碎  混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