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谢小娥传 (唐)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谢小娥传

(唐)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能得。

有僧齐物者,重贤好学,与余善,因告余曰:“有孀妇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谜语,某不能辨。”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询访其由。余曰:“‘车①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门’②,‘门’中有‘东’③,乃‘兰’④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

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于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子,云召佣者。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或一日,春携文鲤兼酒诣兰。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车”的繁体字为“車”。“门”的繁体字为“門”“东”的繁体字为“東”④“兰”的繁体字为“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妙果寺尼净悟之室                   依:依靠,托身

B.我十二字谜语                       示:给……看

C.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               冤:冤屈

D.时浔阳太守张公,娥节行             善:赞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谢小娥“智勇”的一组是   

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       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

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         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

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

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同船做生意时被强盗杀害,并且被抢走全部金银绸缎,谢小娥跳入江中后才得以幸免。

B.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遇害后托梦给谢小娥,用谜语的形式告诉她凶手的名字,但小娥自己解不出谜底,不知道谁是凶手。

C.女扮男装的谢小娥,利用做雇工的机会到处寻找凶手,在偶然应招雇工时找到了谋害自己父亲的凶手。

D.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后才下手,先杀死杀父仇人,继而擒获杀夫仇人,这些都表现出谢小娥的机智、缜密、勇敢。
4.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5分)

(2)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5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

《世说新语·容止》

 

1.C 2.D 3.A 4. (1)小娥的父亲积蓄了巨额的财产,隐姓埋名在商人当中。(“蓄”1分,“商贾”1分,“隐名〈于〉商贾间”,状语后置句1分,文从字顺2分) (2)申兰领小娥回家,小娥心中虽然愤怒,外表却装得很恭顺,在申兰身边,小娥很受爱护、信任。(“引”1分,“见”1分,“亲爱”1分,句子大意2分) 5. 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解析】 1. 试题分析:“冤屈”“仇恨”是“冤”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两种含义,根据“誓将访杀二贼”这一语境可知,文中的“冤”应是“仇恨”之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是表明小娥报仇的决心。②是写小娥应招做雇工的情况。④是写小娥受到申兰的信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 文中只是说“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选项中“谢小娥跳入江中”的说法于文无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翻译:卫玠从豫章来到建康,人们久闻他的大名,纷纷前来观看,围观的人像墙一样堵得水泄不通。卫玠先前就体弱多病,经不住劳累,最终酿成大病身亡,当时人们说卫玠是被人看死的。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译文: 小娥姓谢,豫章人,是商人的女儿,长到八岁时母亲去世,许配给了历阳的侠义之士段居贞。居贞刚强好胜,讲究义气,喜欢结交豪杰。小娥的父亲积蓄了巨额的财产,隐姓埋名在商人当中;常跟女婿同舟贩货,往来于江湖之上。当时小娥年龄才十四,刚到成年。父亲和丈夫就都被强盗杀死,金钱财物全被抢走。小娥也伤了胸部断了脚,漂浮在水中,被别的小船救了上来,过了一夜才苏醒过来。没办法小娥只好流浪乞讨,到了上元县,暂住在妙果寺的尼姑净悟的房子里。当初父亲刚 死时,小娥梦见父亲对自己说:“杀我的人是:‘车中猴,门东草’。”又过了几天,又梦见她的丈夫对自己说:“杀我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小娥自己解释不了这些话的含义,就常把这些话写给别人看,广泛地恳求那些有智慧的人解释它,但经过一年也没有人能解释。 有一个和尚叫齐物,他重视贤人喜欢学习,和我很友好。有一天他告诉我说:“有个寡妇名叫谢小娥,每次来到寺里,都让我看十二个字的谜语,但我解释不了。”我于是就叫寺里的小童快去把小娥叫来,来后我就向她询问事情的原由。我说:“‘车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指繁体“車”字),申又属猴,所以说‘车中猴’。‘草’下有‘门’,‘门’中有‘东’,是“兰”字。(指繁体‘蘭’)又‘禾中走’是穿‘田’过 ,也是‘申’字啊。‘一日夫’呢,‘夫’上再有一画,下有‘日’,是‘春’字啊。杀你父亲的是申兰,杀你丈夫的是申春,足够清楚了。”小娥非常悲痛地哭着,向我拜了两拜,把“申兰”、“申春”四个字写在衣服里,发誓要寻找,杀死两个贼人,来报自己的冤仇。 从这以后小娥便换装穿上了男人的衣服,在江湖上给人当佣工。一年多后,来到了浔阳郡,看见竹门上有张纸招帖,上面说招收佣工。小娥于是应招到了那家。问那家的主人,竟是申兰!申兰领小娥回家,小娥心中虽然愤怒,外表却装得很恭顺。在申兰身边,小娥很受爱护、信任,钱财的收入支出的数目,全都交给小娥掌握。这样过了两年多,申兰竟不知道小娥是个女子! 谢家从前金宝锦绣、衣物器具,全被抢到了申兰家。小娥每当拿起那些旧物时,都要暗暗哭泣好久。申兰和申春是堂兄弟,当时申春家住在长江北面的独树浦,跟申兰来往密切、融洽。兰与春一起出去一个月,就能弄到很多钱财回来。有一天,申春带着鲤鱼和酒来到申兰家。那天晚上,申兰与申春聚会,群贼全来了,喝酒喝得很尽兴。等到那些凶手都走了以后,申春大醉,躺在里屋;申兰也醉卧在院子里。小娥暗暗地把申春锁在了内室,抽出佩带的刀,砍下了申兰的头,然后呼喊哭叫把邻人都引来。申春在里屋被擒,申兰死在屋外。起获赃物赃款,数量达到千万。当初,申兰、申春有同伙数十人,小娥都暗暗记下了他们的姓名,这些强盗全部被抓,最后被处决。当时浔阳太守张公,很赞赏小娥的志气和行为,就为她向上陈述了她的事迹,进行了表彰,于是小娥才未被处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四时之外

朱良志

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是代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选自《文艺争鸣》2011年第8期)
1.下列对“四时之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

B.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悬隔时间,超越春夏秋冬四季。

C.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

D.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时间和空间只会带给人局限,谁都无法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B.禅家借助对月亮的丰富联想,达到了对未来妙悟的最高境界。

C.中国诗人在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中都能达到“和合物我”的境界。

D.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沧浪亭里有一小亭,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里的风景却令人难忘,人们都觉得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B.欧阳修的《浪淘沙》强调的是当下此在的感受,认为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因此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C.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交织到一起,因为无法比较它们的短长、大小,所以只能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

D.作者通过分析刘希夷、张若虚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强调的是这些诗人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到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查看答案

右图是一汽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用语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_______①_______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构成流通设施,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_____________,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