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短歌行》中描绘贤才汇集,欢饮畅谈的诗句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陨”、“ 呦”、“ 笙”、“ 羁”、“ 恋”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 颔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2.“狂歌五柳前”中“五柳”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②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③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史记·商君列传》节选)

[注]①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两地十五个都邑而称“商鞅”。

②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

③赵良:秦国隐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循礼者不足             多:称赞,赞扬。

B秦王一旦宾客而不立朝     捐:捐献,献出。

C何不十五都               归:回归,回到。

D弗受,遂               内:通“纳”,接纳,收容。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商鞅坚决变法的一组是:    

①反古者不可非。

②“法之不行,自下犯之。”将法太子。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⑤宠秦国之教。

⑥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公想变更法度,但又心存顾虑,商鞅援引古时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坚定了  孝公的决心,于是孝公下令变法。

B变法初期遇到来自上下两方面的阻力,但未能阻止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之后,先前反对变法的天子、诸侯、平民都改变了态度,对产商鞅表示嘉许、祝贺、满意。

C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赵良指明商鞅处境危险,孝公一死,祸即及身,劝他不要贪恋富贵、权势,而应弃爵归田,以避祸患。

D孝公死,太子即位,于是派人搜捕商鞅。商鞅被迫逃亡,但其所定之法反使自已陷入困境,没有办法他只好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4分)

②法之不行,自上犯之。(3分)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 12月21日)
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德”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三点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点不超过30个字)(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