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崔修建 68岁的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崔修建

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的广阔世界里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国外知名企业里的金领,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身价早已过千万元。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射开来。

他记忆里的母亲一向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了不得。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短暂,有的开得持久,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少赚了数百万元。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谁听懂了岁月深情的叮咛?谁又馈赠了岁月珍贵的礼物?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文章题为“陪母亲看花开花落”,其实更是一次母亲陪“他”看花并默默地教“他”理解生命的要义的过程。

B.当母亲在逐渐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他的心情是心酸、失望、痛苦而无奈的。

C.“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的广阔世界里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作者想告诉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D.文中提到“他”减少工作上的应酬来陪母亲,虽然能够反映出他的一片孝心,但也能折射出成功后的他对工作已有了一丝懈怠。

E.本文运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融合,语言质朴中见优美,内蕴丰厚。

(2)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6分)

(3)怎样理解“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6分)

(4)阅读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认识。(8分

 

(1)A给3分,E给2分,B给1分;答CD不给分 (2)坚韧勤劳。母亲经历了许多磨难,它们却未击倒她;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小山村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成才。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母亲喜欢花,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从容、认真、执著。在生命平凡或绚烂、健康或痴呆的日子里从容看花,品读花语。(每点2分,共6分。) (3)每一种花都在展示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处,让心更静谧,情感更丰富,使人理解生命的要义;有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在花开花落中,可以听懂岁月深情的叮咛。(每点2分,共6分。) (4)孝敬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和亲人一起感受生命的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岁月流逝中要拥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从花的生命样式中品出生活的滋味,理解生命的要义。花的生命那样丰富、认真、执著,人的生命也应拥有同样的品质。联系现实略。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共8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技巧。首先应仔细阅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一些典型的技巧。B项,“失望、痛苦、无奈”程度略深。 C项此处并非为了励志。D项,“对工作已有了一丝懈怠”无据。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判断对错。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这是考查人物的形象。要概括母亲的特点,就要认真的梳理文本的内容。本文运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融合,语言朴实,内蕴丰厚。因此,在梳理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文本中一些的抒情性的语句和对母亲描写的语句。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怎样理解‘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这是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境。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这句话,看它在文章中的位置。“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章中的第7段中,因此,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联系这句话上下句。其次就是抓住“生命”与“滋味”这两个关键词,理解其含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所获得的启示。因此答题时需原文与自身经历两方面的结合。这就要梳理全文,找到蕴含的道理,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当然,在具体答题时,重在根据文本中蕴含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实际重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己人生成长的历程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构思巧妙,上阕着重写景,下阕重在抒情。其中下阕回忆抒情的领起句是:“                                                    。”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激愤神态和肖像描写,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支吾:抵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则兵      罢:通“疲”,疲惫

B.故不如先秦、赵      斗:使……相斗

C.立羽为上将军        假:假扮

D.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营垒,军营
2.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4.文言文翻译(10分)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3分)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阅读的最好时代,但传统的阅读方式也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还读真正的书吗?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心灵的平静?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还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

实际上,读书的潮流或趋势与其说是迎合时代的需求,不如说是,在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景象。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人们的阅读必然是急功近利、唯求实用。功利性的“微阅读”正是个体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为了生存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

现在有太多的消遣方式。特别是在某种心浮气躁的环境氛围里,被种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驱赶着,要想静下心来,坚持每年认认真真地读几本真正的书,还真的是很不容易。

但是不要忘记,“即便时代如此匆忙,我们仍然不能放弃追求完整生命的阅读。”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过于丰富庞杂,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和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为它们唾手可得。

有人会说,你这是杞人忧天。因为“微阅读”也是“阅读”。但这种想法却是天真的。书籍的阅读永远更加重要。人类的童年是从“读图”开始,然后有了文字,才进化到“读书”的时代。读书需要读者的感悟和思考,是人类训练和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最重要手段,是不可能由主要是传播资讯的“微阅读”完全取代的。因为你从读书中获取的不仅是信息,而是包含着深层道德伦理、心灵智慧、思维认知和信仰力量的价值。它从内部塑造你永久的精神品质,而不是你需要时临时调用一下的外部资讯材料。

其实,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非势同水火,两者完全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争论将不会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与现状。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基于科技的进步,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势在必然。但对“读书”的传统能否保存似乎也不必太过悲观。已经闭幕的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的火爆,或许正直观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坚持积累,始于2004年的上海书展,已从一个沪版图书看样订货会和区域性的地方书展,成长为中国出版界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会展之一,与香港书展、台北书展并称为面向市民读者的三大华文书展。本届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宗旨,更加注重阅读价值和文化取向的引领。参展图书从几万种增加到15万余种,参展出版单位从170多家增加到500多家,书展主会场零售额从1300万元增加到4000多万元,展会期间每天接待市民读者超过3万人。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所言:“这个夏天,上海因阅读而成为全世界最美的城市。”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民族传承文明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每个公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最有效手段。人类的知识就是靠着书籍来学习、记录和传播的。如果真的有一天大家都不读书了,那还会有谁来写书呢?人类的知识又靠什么来积累和发展呢?

选自2014年10月17日朱晓剑博客)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心浮气躁的环境氛围里,受急功近利心态的驱赶,真正想静下心来,坚持每年认认真真地读几本真正的书,真的很不容易做到。

B.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人们的阅读必然急功近利、唯求实用,功利性的“微阅读”正是个体为了生存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

C.“这个夏天,上海因阅读而成为全世界最美的城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话或许直观地回答了“读书”传统能否保存这一问题。

D.人类的知识是靠着书籍来学习、记录和传播的,读书是一个民族传承文明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每个公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最有效手段。
2.下列表述,不属于“书籍的阅读更加重要”原因的一项是(    

A.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可以从内部塑造你永久的精神品质,而不是你需要时临时调用一下的外部资讯材料。

B.从读书中,人们获取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信息,还包含着深层道德伦理、心灵智慧、思维认知和信仰力量的价值。

C.读书需要读者的感悟和思考,它是人类训练和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不可能由主要是传播资讯的 “微阅读”完全取代。

D.即便时代匆忙,我们仍然不能放弃追求完整生命的阅读,完整生命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这一点应该不可否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阅读的最好时代,但传统的阅读方式也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是否读真正的书,为什么读书,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B实际上,对于读书的潮流或趋势而言,与其说是迎合时代的需求,不如说是,在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读书景象。

C因为互联网上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过于丰富庞杂,人们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和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知识和信息资源唾手可得。

D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非势同水火,两者完全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争论将不会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也不会改变我们的阅读现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一本书都会变成自己的房间,它让你躲进去,给你庇护,让你安静。年轻人还没有出道,可能租一个房间还比较困难,或者和爹妈、或者和同学一起住, 都渴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们插队的时候,桥底下睡过觉,田野里睡过觉, 两三个男孩挤在那么窄的床上,也睡着了,那时真渴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但是我的青少年时代精神充实、心灵快乐,现在想想,就是因为有书。有了书,你就好比有了自己的房间,也许每一本书就是一个精神家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