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4分) 竹 子 空有漂亮的外衣, 却...

依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4分)

   

空有漂亮的外衣,

却无坚实的内涵。

  

 

一生在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空有挺直的胸膛,却无坚实的脊梁 空有修长的双腿,却无站起的力量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竹子的外表和缺乏内涵的对比,筷子外表的挺直与内在的毫无力量对比;如“空有修长的双腿,却无站起的力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20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5分)
2.阅读第-段,简要说出作者先后写了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5分)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4.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最后一句话表达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4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每空格1分)

(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3)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 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句子或者给画线句子断句(13分)

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1)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2)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分)

(3)用/断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              自刎而死
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