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满愈谨,空愈张 走进一片金黄的麦田,不必低头细觅,你便能看到那几株昂首的麦子。它们骄傲的身姿仿佛告诉你,它们是多么的充实,饱满。但你只要伸出手,轻轻一捏,便会发现,它们不过是有着空壳的失败麦子。而旁边的那些默默低着头的,才是采集了一年的阳光雨露,真正饱满的麦子们。他们只是向着大地母亲,不发一言。 空虚的往往高昂着头,生怕别人看出其中的败絮;充实的往往低着头,默默承受苦难和光荣。 走进一片阳光下的沙滩,金光欲迷了人眼。你跑过去,以为那是黄金,而捧起细视,却是一片无用的散沙。而海边真正的光芒却身藏在平凡的贝壳中。当你打开它,就会惊异于珍珠那湿润的美,那并不眩目却震撼的美。 无用的常常闪着耀眼的光,渴望所有人注意;价值可连城的常常隐藏自己,而那安静流淌着的美却能滋润人的心灵。 走进一段尘封的历史。无能平庸之人夸夸其谈,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经纶满腹之士或韬光养晦于世间,或兢兢业业于庙堂,天下大乱之时,力挽狂澜。 走进历史,我们看到:宁王那么不可一世,造反的声势锣鼓喧天;他那些自以为是的狗头军师们,口若悬河,气焰嚣张。另一边,王守仁木讷寡言,无一兵一卒,被宁王逼至孤身逃跑。而历史告诉我们,王守仁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宁王叛乱,干净利落。 浅薄如宁王,有几个兵卒就意图造反;浅薄如军师,无才无学只知夸夸其谈。深厚如王守仁,不阿附,不嚣张,不自满,不轻狂,大乱之际孤身平反,临危之际方显其真英雄本色。 走进…… 生活中有许多人,许多事,外表光鲜,内部枯涸,正如那空马车,发出一路噪音。 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许多事,平凡却深沉。细细探究,却有无尽况味。 满愈谨,空愈张,这是世所共见的事实。 那,朋友,你愿为哪一种呢?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仔细研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则“以事喻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声音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空马车”是指那些才能低,内涵少,知识贫乏而喜欢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人;一个人越是高尚,越是有修养。也就越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就会更谦和、低调、稳重,犹如深水无声。要想成为充实、稳重的“马车”,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学问、本领,给车子“加载”。优化气质,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除此。别无选择。论述时,要把握“马车”与“声音”的关系,不能只提及一方面,而忽略或不提及另一方面。如立意为“要充实自己”或“要懂得谦逊”,均有失偏颇。 【立意】 充实丰富自己的内心// 用知识来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分量// 有理不在声高 敏于事而讷于言 //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 沉,所以稳。 // 用实力说话 材料: 真水无香 // 大智若愚、大音希声 // 静水流深 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动的果实结得愈小。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以下几种立意有偏离的嫌疑 教育要讲究方式// 谈经验 // 倾听// 尊重 // 成功的角度 // 心中装着他人 //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则作文,从“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这个关键句来审题立意并不难,符合当今高考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障碍的原则。而且这个话题与考生的生活很贴近,考生写作的面出比较广泛,与高考“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的原则一致。本文对当今青年的教化作用也比较明显,很多人夸夸其谈,没有实干的心态确实明显,因此,他从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一个好题。 例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比利时国王和王后有一次宴请成名以后的爱因斯坦,派马车夫去火车站接站,车夫一直等到车站的人散尽的时候,也没有接到爱因斯坦,就独自赶车回到了皇宫,他刚刚回来,就看到爱因斯坦衣着朴素、风尘仆仆地步行赶来了。(原因分析见板书)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抄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要求清楚、工整、美观。(6分)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查看答案

《新周刊》2012年第一期策划了一个专题“做点无用的事”,号召人们做一些与升官、发财、成功、成名无关的事,并认为这是解决这个社会急躁、冷漠等问题的一剂良方。那么,是否应该做点无用的事?请以此为辩题,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应该做点无用的事)或反方(不应该作无用的事),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00字左右。(6分)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耍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4分)

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读一本心爱的书,让清新的文字在脑海间低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