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兰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  “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己。”

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日:“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日:“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  ‘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技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元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

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日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始居母丧,有白鹊驯扰之祥。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司郎中王本立宠自肆    怙:依仗

B.仁基美其谊             咨:赞叹

C.明经,调汴州参军       举:提出

D.是其技,且为患         穷:穷尽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岐州/亡卒数百/膘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B.使岐州/亡卒数百/膘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C.使岐州/亡卒数百/膘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D.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判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犯了误伐昭陵柏树的罪过,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罪不该死,于是皇帝就免除了他们的死罪。

B.狄仁杰重视孝道,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同府的参军邓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就请求代替郑崇质出使千里之外。

C.狄仁杰少时耽于读书,还是小孩时,门人有人被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狄仁杰不停读书,不予理睬,官吏责怪了他。

D.狄仁杰为人正直,擅长举荐人才,所荐举提拔的,像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人,都成为中兴时期著名的臣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为吏诬,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5分)

(2)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  (5分)

 

1.C 2.D 3.A 4.(1)译文:(狄仁杰)被衙役诬陷,黜陟使阎立本召他来问询,认为他的才能出众。(“为”“讯”“异”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译文:后官升大理丞,一年里审判了长期不决的案件一万七千人,当时人称赞审判的公允并宽恕。(“迁”“狱”“平”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中的“举”如解释为“提出”,就与后面的“明经”不合;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龚遂、翟方进等皆以明经入仕。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故“举”应解释为“考取”。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C项,因为“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故应解释为“考取”。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这句话的大意是:巡察岐州,逃亡的士兵几百人抢掠过往行人,道路人不敢走。官府抓捕了抢劫者,严刑侦讯,而其他人继续为恶不能制止。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岐州”“亡卒”“道”“官”“余曹”。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原文第二段说,狄仁杰上奏说罪不应该死之后“帝怒”,然后狄仁杰又以汉文帝和张释之的典故劝解皇帝,然后“帝意解“才”遂免死”,而不是“狄仁杰上奏说罪不应该死后皇帝就免除了他们的死罪”。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4.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为吏诬”被动句,“为”,被;“讯”,问询;“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不一般。第二句中,“稍迁大理丞”省略句,前面省略主语;“迁”,升职;“岁”,年;“狱”,古今异义,案件;“平”,公平。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黜陟使阎立本”“大理丞”。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还是小孩时,门人有人被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争着争辩对答,狄仁杰不停读书,没有放在心上,官吏责怪他,他回答说:“我正在给书中的圣贤对话,哪有时间同你这个俗吏说话呢?”考取明经科,任职汴州参军。(狄仁杰)被衙役诬陷,黜陟使阎立本召他来问询,认为他的才能出众,道歉说:“孔子称道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你算是被埋没的人才了。”举荐狄仁杰,他被授予并州法曹参军。狄仁杰的父母在河阳,狄仁杰登上太行山,回头看故乡,看见白云之上有狐飞过,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父母就住在它的下面。”一边看,一边长久的感慨,云彩飘走了,他才离开。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岁大而且有病,按规定他应该出使与外界不通的地方。狄仁杰对他说:“您能留下双亲在这里,远去千里之外,能不担忧吗?”狄仁杰到了长史兰仁基那里请求代替他前往。仁基赞叹他们的友谊,这时他正和司马李孝廉关系僵化,相互自责说:“我们这些人能不稍稍有愧吗!”’于是两人的关系像当初一样。常常说:“狄仁杰的品德,普天之下,一个人罢了。” 后官升大理丞,一年里审判了长期不决的案件一万七千人,当时人称赞审判的公允并宽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犯了误伐昭陵柏树的罪过,罪责应该豁免,可高宗下诏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罪不应该死,皇帝非常恼怒,说:“这些人是让我做不孝顺的人,一定要杀了他们。”狄仁杰说:“汉朝时有人偷了高庙玉环,文帝要诛杀他的九族,张释之在朝廷上抗争说:‘假如取了长陵一块土,用什么法来处罚呢?’于是只判处杀了他一个人。犯了不该死的罪却处死他们,为什么呢?现在误伐了一棵柏树,杀了两个大臣,后世人觉得您是什么样的帝王呢?”皇帝的怒气稍稍小了些,最终免除了他们的死罪。几天后,官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立本仗着受宠,自行无忌,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过,皇帝下诏宽宥他。狄仁杰说:“朝廷再缺少有才的人,但像王立本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的人,败坏了法律,将来怎么办呢?我请求您先教训他,作为大臣们的警戒。”王立本受到惩处。于是朝廷上下都恭谨了起来。巡察岐州,逃亡的士兵几百人抢掠过往行人,道路人不敢走。官府抓捕了抢劫者,严刑侦讯,而其他人继续为恶不能制止。狄仁杰说:“这是办法无力,致使漏网的人继续干坏事。”于是就公开审判那些为首的犯人,放出关押的人,交代他们以后放了,让他们相互传话,最大的都自己绑着自己来到衙门。皇帝赞赏狄仁杰事理通达,做事变通。 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日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一一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D.中国文化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情绪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并不严格区分二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C.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D.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考成绩下来后,小蔡同学的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她犹豫不决: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白白耽误一年。

假如你是小蔡的同学,请帮她做出选择,明确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该标志中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绒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全世界约有几千个茶花品种,它们花色艳丽,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可令人奇怪的是,虽然山茶花色彩缤纷,        ,因此寻找开黄花的山茶花,曾经成为中外园艺家的美好愿望。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植物学者终于在广西南宁的坛洛乡发现了山茶花的稀世珍品——黄色花的金花茶。       轰动了世界园艺学界,认为它是培育金黄色山茶花品种的优良原始材料,具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被冠以“茶族皇后”的美称。金花茶除作观赏外,        :可入药、作食用染料;木材质地坚硬,可作雕刻;种子可榨油、食用或工业上用。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难时还可以互相保卫,这是客观的实际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层政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搞好邻里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的邻里关系还使人体验到了我们同住在一起的亲近感所产生的人生意义感和幸福感。

A.不仅让人会有精神家园之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B.不仅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C.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D.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精神家园之感,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