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 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5分)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有删节)
1.下列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生境界是人们所做的各种事对他自己所具有的各种意义的合成整体。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完全不相同。
C.如果忽略个人差异,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
D.做相同的事,人们的人生境界可能不同;做不同的事,人们的人生境界可能相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处在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他们只是凭着本能做事,且做的事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如小孩和原始人。
B.处在功利境界的人,他们做事的准则便是利己主义,是人很容易就能成为的人,但他们并不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C.处在道德境界的人,他们眼界开阔,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D.处在天地境界的人,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他们在社会上很少见,如各国的宇航员,研究宇宙天体的高端科学家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们的觉解能力,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成为人应该成为的人。
B.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人们不一定非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需要高度觉解自己做的平常小事即可。
C.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冯友兰也认为,在人生过程中,觉解的有无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你的价值的大小。
D.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出世的,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将来中国哲学可能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题)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
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待大王来
C.其意常在沛公也/备它盗出入与非常也
D.故遣将守关者/然而不王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是( )
(1)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群臣侍殿上者
(3)常痛于骨髓 (4)见燕使者咸阳宫
(5)是寡人之过也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8)何厌之有
A.(2)(4)(8) B.(1)(5)(6)
C.(3)(4)(7) D.(4)(7)(8)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灾难、灾祸)
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顺心满足)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用盒子)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