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选好观察角度,找准立足点,写出真情实感。⑵选取一个主要事件,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写成一篇记叙文。⑶不少于800字。

 

幸福的滋味 她——我的母亲。每年一入冬,她总会在这之前给我送来温暖。 这是冬天一个静谧的夜晚,万籁具寂,同学们都已安然入睡,而我,却是睁大着眼眸,思绪万千。因为正在中午,妈妈手捧大裹的棉被和一些保暖的衣服,关怀的目光向教室投来。都说母女心连心,我不由自主地把目光向外望去,一眼就看见了渐老的母亲,我急忙向外跑去接过棉被,还没等我出口,妈妈就先开话了:“在学校里过得还好吧!现在冷空气已经到到我们南方,一定要多加衣服啊!晚上睡觉时千万记住多盖被子呀!好好学习!”这简短的几句话语饱含了妈妈对我的爱意啊!我心中出现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嘴唇微微颤抖,和妈妈一同到寝室里去了。妈妈爬上床,边铺被子,嘴里还边嘱咐:“妈给你铺了两床被子,晚上睡觉时应该不会冷了吧!勤快点,不要老是‘懒得盖’。”想到这里,泪水早已哗哗落下。翻个身,擦去眼泪,忽然感觉有个毛茸茸的十分柔软的东西触碰到了我的脸庞。拿起一看,原来是妈妈为我,精心而做的毛衣。 不知妈妈花了多少心血,不知妈妈熬过了多少个夜晚,才把这件精美的毛衣织成。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母亲,坐在沙发上,娴熟的动作,织着还差半截的毛衣。旁边,弟弟的哭喊声,母亲却全然不顾,依然是认真地,执着地一针一针地织着织着。钟声已经响起,而母亲仍旧是坐在那儿,为我不停地织着织着……我轻轻地抚摸着那柔软的毛衣,真的好舒服呀!这,就是妈妈的心血,妈妈对我的关怀,对我的期望啊!眼虽含着泪,但拿着妈妈这见温暖的毛衣,我,安详地入睡了……想到这里,我想问,幸福是什么?是一大笔的金钱?是成功后的喜悦?还是……幸福啊!就是那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没有谁比谁更幸福,因为这世间每个人都拥有一份不知名的幸福。而我的幸福,便是妈妈对我那份深情的爱! 我终于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解析】 试题分析:对某一种活动某一种生活的感受,即“滋味”。“滋味”就要品尝,所以这样的作文在写作时要“细”,人物的描写要“细致”,情节要有“细节”,表现的情感要“细腻”,多使用心理描写。选材是多方面的,引导语中已经明示,写读书,可描写读书的情形,表达读书的感受,抒发读书的情怀;写失败或成功,把失败或成功的事件写清楚写完整,在叙述中夹入心理活动描写,突出“滋味”一词,不可平平淡淡地“交代”,要仔仔细细地叙说真真切切地表达。总之,“滋味”,文章的内容要有滋有味,文章的语言要有滋有味。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写三个句子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2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加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3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答:

 

查看答案

汉字是彪炳千秋的美丽魔方。古代“说文解字”是解析汉字领悟其美的一种形式,汉字新说也是我们理解汉字的一种形式。请参照例子,从“悟”“诱”“企”“厌”“春”“臭”“毛”字中任选两个进行解说。(4分)

例句: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有丰收的果实。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恨么?

答: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22分)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家刘心武主要通过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和照顾,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舐犊深情。

B.文中的母亲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独到之处,她不是把孩子紧紧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将孩子“放飞”,只有敢于“放飞”,孩子将来才会真正有出息。

C.对于母亲给予的爱,作者并不是当时就理解的,而是在经历过种种的人生体验之后,才能领悟到这种高层次的母爱。

D.作者写自己被母亲“放飞”后的种种痛苦感受,描绘了自己心灵成长的艰辛,写作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母爱,就是能为子女作长远打算的爱。

E.本文文字朴实无华,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歌颂母亲,却能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母子之间那种浓郁的深情。
2.(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文中共写了几次“放飞”,请作简明概括。(6分)
3.(1)“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却给孩子订“几十种报刊”,你能从中悟出母亲的“育子”之道吗?(2分)

4.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6分)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徐志摩《再别康桥》)

(6)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7)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8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