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衰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几,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内涵,在孔子身上,这种品格体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B.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C.“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肯定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告”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让他“告”季孙、孟孙、仲孙三子,结果不被三子许可。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B.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C.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1.C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原文第二节说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而题目中表述的对象是“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这种精神”则只是原因之一,选项以偏概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D就是对文章第二节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扩大到“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故错误。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A项,“也肯定了孔子……的精神”错。文章第二段的原句是“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文中是说对孔子的认识深刻,并没有说肯定了孔子的精神。B项“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强加因果关系。C项“哀公同意出兵”错,从文章第五段来看,哀公其实也不许。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是把文中“认识深刻,概括了……精神”理解成了“肯定……精神”,错误;B项,选项中有“因而”“所以”“因此”等词的时候,就要注意前后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C项,选项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B项,“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错,应为“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C项,“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错,应为“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D项,“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错,孔子行动“不预判结果,并非不计后果。”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中,把“精神财富”理解成“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错误;C项,将各国当政者不采纳“他的政治主张”理解成“不敢接纳他”,也是偷换概念;D项,将“不预判结果”理解成“不计后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着长江,看着熊十力。熊觉得很奇怪,说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陈答曰:“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谷埃尔的《阅读史》中也有一副照片,堪称最好的风景。1940年10月22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已倾颓,地下满是砖石,竟然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检自己喜爱的图书。或许,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需要书籍作为精神支撑。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北京再次申奥成功,群心振奋。下面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仔细观察并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简明通畅,不超过80字。(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1)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2)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3)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微信最开始是一个社交软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

①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

②提供更多附加服务

③构建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

④微信将加速社交、游戏、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

⑤不断将其他应用引入微信开放平台

⑥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

A.④⑤⑥①②③             B.⑤⑥②①④③

C.③⑥①⑤④②             D.①④③⑤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成员在新疆的精彩旅程,受到了新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B.“电影高峰论坛”旨在促进华语电影学术圈的整合,推动华语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形象。

C.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D.“双十一”这个虚拟出来的节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它作为中国网络销售行业奇迹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崛起的独特符号和证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