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体现蜀道山川飞瀑轰鸣如雷的...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体现蜀道山川飞瀑轰鸣如雷的句子: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湍”“喧豗”“砯”“舫”“尊”“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枝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州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①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日:“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为之用                        阳:佯装

B.而潜自间道亡归                    间道:中间道路

C.用百骑伏所                      薄:迫近

D.明日,芳蹶然起,              乘:登上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出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5分)

(2)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 “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

B.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C.《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虚寂。

B.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应当以直觉、顿悟为主,以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为辅。

C.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人无从启发和替代。

D.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主张抛弃直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B.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的课本讲拿破仑是被英国人打败的,德国的书本则说拿破仑是被德国人打败的。有人问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让我们的孩子相信谁呢?”罗素答:“让英国的孩子读德国的读本,德国的学生看英国的教材。什么时候大家不再轻易相信什么,教育就有成效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有关生源大战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隐含的意思。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