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去年的“双十一”,多家快递公司的业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去年的“双十一”,多家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激增,仓库内快件堆积如山,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不再发生,我市多家快递公司提早做好了迎战准备。

B.凭借出色的起跑、默契的配合和高昂的斗志,中国男子4满分5 manfen5.com100米接力队在第九道以38秒O1勇夺田径世锦赛银牌,展现了中国短跑的整体成就。

C.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和联合国共同发行了围绕中国残疾人为主题的邮票    纪念版张,反映了中国和联合国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意义重大。

D.有关人士认为,五部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    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合逻辑,应改为“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再次发生”。C.句式杂糅,“围绕中国残疾人为主题”应为“以中国残疾人为主题”。D.成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的态势”。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我市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个头长得慢,筋骨不够壮,有的就是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闻过则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B.在山东华宇工学院的体育场上,大二的男生正在进行耐力测试,第一圈学生们跑得还比较集中,可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两名男生开始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C.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D.近日,85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第一位中国    公民凭借在中国的研究成果获得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璧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       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围堰   断璧残垣

B.前檐   古风荡漾

C.粗糙   层层叠叠

D.规整   敦敦实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  树立      B.以致  竖立 

C.以致  树立      D.以至  竖立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方寸心天可以容纳山川……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6分)
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
3.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白发上津城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一千八百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一千八百年里,上津曾十四次设县、六次设郡、两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八十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注释。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一千二百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二十六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选自2015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1.作者着墨上津城时,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请概括。(4分)
2.作者把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形容为“老得白发千丈”有什么作用。(4分)
3.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内心世界的?请简析。(6分)
4.文章以作者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回信结尾,回信的内容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