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③娣姒: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C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D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            挈:提携

B今使疏薄之人,而节亲厚之恩      量:度量

C处多争之地,能无者,鲜矣        间:间断

D重责而怀薄义也                  处:肩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颜氏家训》作为“百代家训之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家训”文化。本文重点谈及了如何处理家庭中兄弟之间的关系。

B在作者看来,一个家庭中主要有三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而在男权社会里,兄弟间的相亲相爱对整个家庭的团结、和睦、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C兄弟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有讲究的。相处时要降低要求,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得到消除。

D作者认为影响兄弟友谊的主要原因是妯娌关系不睦、子侄关系不和、弟弟不敬兄长等,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2)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1.B 2.C 3.D 4.(1)以此类推,直到产生出九族,都是来源于“三亲”,因此对于人伦关系来说,三亲是最为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2)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各自娶了妻子,各自都有了孩子,虽然还有忠诚厚道的人,但兄弟间的感情却是逐渐减弱。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断句的标志,“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这段话抓住主语和几个动词。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生要紧抓“在文中”这个条件,充分运用自己已经具备的实词知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理解实词所在句子意思,进而推断出加点实词词性和解释。试题考察的实词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类型,考生可从这几个角度考虑答题。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如C选项“间”隔阂、疏远。原文“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根据上下文推断字义,不可能是“间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选项D中表述的内容,原文中是这样的“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④亲则易弭”所以“子侄关系不和”是兄弟不睦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字是得分的关键(1)“至于”“本”“笃”(2)“妻”“子”“少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有了人类以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以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这三者而已。以此类推,直到产生出九族,都是来源于“三亲”,因此对于人伦关系来说,三亲是最为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兄弟,同是一母所生,形体各异,而气息相通的人。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左手拉一个,右手牵一个;这个扯着父母的前襟,那个抓住父母的后摆;吃饭是用一个餐盘; 穿衣是哥哥穿过的传给弟弟;学习是弟弟用哥哥用过的课本;游玩是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有悖礼胡来的人,兄弟间也不会不相互爱护。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各自 娶了妻子,各自都有了孩子,虽然有忠诚厚道的人,兄弟间的感情却是逐渐减弱。妯娌比起兄弟来,关系就更是疏远淡薄了。现在让关系疏远淡薄者来决定关系亲密 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如同给方形的底座配上圆形的盖子,一定是合不拢的。只有相亲相爱、感情至深,不会受妻子影响而改变关系的兄弟,才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父母死后,兄弟间互相照顾,应当如同身体和它的影子、音响和它的回声那样密切。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互相珍惜从父母那儿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又有谁会 这样互相爱怜呢?兄弟之间的关系与别人不一样,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得到消除。就像一间居室,有一个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条 缝隙就马上涂盖,就不可能有倒塌的忧虑了。如果对雀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对风雨的侵蚀不加以提防,就会致使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没法补救了。仆妾比起 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风雨,其危害更甚。 兄弟之间如果不能和睦,侄儿子之间就不能互相爱护;侄儿子之间如果不互相爱护,家庭中的子弟辈们就会关系疏薄;如果子弟辈们关系疏薄,那童仆之间就可能成为 仇敌。这样,过往路人都可以任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有的人能够结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什么对多数人 可以做到的,而对少数人却不行呢!有人能统领几万军队,使部属以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够做到的,对关系亲密的人却是 不行呢! 妯娌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即使是同胞姊妹,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地,这样,她们反而会因感受霜露的降临而相互思念,仰观日月的运行而 彼此遥相盼望。何况妯娌本来就是陌路之人,处在容易闹纠纷的环境里,彼此之间能够不产生嫌隙的,就非常少了。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大家面对家庭中的集体 事务时却处以私情,肩负重大的家庭责任却心怀个人的区区恩义。如果她们都能够本着仁爱之心行事,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加以爱抚,则这种弊端就不 能产生了。 有人不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来敬事兄长,又怎么能埋怨兄长对自己不如自家孩子恩爱呢?以此反观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的古代雕刻,向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永远闪烁着瑰丽夺目的光彩,其缘由、因素与造诣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它来自于生活,牢固地扎根在生活的雄厚基础上,直接同人民的生活、感情紧紧地交融在一起,是真正从生活的肥沃土壤中萌长起来的艺术。纵览我国古代雕塑的宏伟画廊,就会深深地体会到,不论是那些大型的石刻、泥塑,还是各类小品雕刻,都以这种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栩栩如生的动人形象,鲜明地体现了“根于生活”是艺术之本的普遍真理。

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就是在生产和生活的开创中逐步地孕育与萌芽了灿烂的艺术,那些陶皿、石器及骨、玉器上的各种动物、人形等的造型,虽然尚很粗糙幼稚,但是,无疑都是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和品格风貌的生动体现。阶级社会的诞生,商、周、战国时期,那些斑斓的青铜器,威严的气宇以及奇丽的造型,从精神到状貌,无不是青铜时代奴隶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随着社会的进化,艺术的发展,这种“根于生活”的真理越来越体现得更为充分和深刻。

陕西临潼发掘出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其宏伟的军容,布局严谨的实战情景,逼人的阵势,正面体现了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四海,不可一世的赫赫气概。真人大小般的一千多名官兵,无不带盔持盾,个个栩栩如生,特别是那勇敢机警的跪射俑和老练刚毅的将军俑,都有力地反映了史书中所明确记述的秦军“免胄而下,跿跔科头,贯颐奋戟,驰之韩卢,逐之蹇兔”的精神风貌“秦始皇兵马俑”,所以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令人叹服,主要就是因为它完全来自生活,是从生活的基础上酝酿出来的艺术。而更重要的方面是由于那些被征来制造兵马俑的工匠们本身就是下层最基本的苦难军民。这些工匠和徒隶由于他们自身的地位和意识决定,自然就会在敷衍统治阶级的意图下汲取所需,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怨恚、苦难渗注入作品之中。而且他们又完全了解和熟悉秦军的生活、理想,并有着一致的感情、理想,才能够如此深刻、生动地创造出这等惊人的鸿篇巨制来。

还有大足石刻的“养鸡女”,虽是作为摩崖石刻的形式出现的,但这位勤劳善良、朴实忠厚的农妇形象,人人看了都觉得非常熟识,好像她就是自己周围生活中的熟人一样,印象极其深刻,始终活现在人的眼前!

中国的古代雕刻,完全来自于生活,深深扎根于生活,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真理。作为意识形态的造型艺术,是形象地再现生活的。其所再现的生活能不能使人感到真切和信服,根本的是取决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具体讲,是取决于扎根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艺术作品,也只有牢固地扎根在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才能够根深叶茂、永葆其旺盛的活力,这也正是艺术的生命线。

(选自邢永川《鬼斧神工——中国古代雕刻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古代雕刻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有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永远闪烁着瑰丽夺目的光彩。

B我国古代雕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栩栩如生的动人形象体现了“根于生活”是艺术之本的普遍真理。

C中国的古代雕刻孕育与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表现了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和品格风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中国的古代雕刻以色彩斑斓、造型奇丽、气宇威严的青铜器为代表,从精神到状貌上真实地反映出漫长的奴隶制社会的现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雕塑范围较广,除大型石刻、泥塑及青铜器外,也包括陶皿、石器及骨、玉器上的各种动物、人形等的造型。

B“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栩栩如生,而那些勇敢机警的跪射俑和老练刚毅的将军俑精神风貌又高于一般官兵。

C工匠和徒隶自身的地位和意识使得兵马俑的创造者们在按照统治阶级意图创造的同时,又注入了自己的情感。

D大足石刻“养鸡女”看起来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熟识的农妇一样,表现了勤劳善良、朴实忠厚的形象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原始社会雕刻的粗糙幼稚,到青铜器的气宇威严、造型奇丽,再到兵马俑的鸿篇巨制,可以看出艺术在发展,体现“根于生活”这一真理也越来越更为充分和深刻。

B中国古代雕刻中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品,都来自生活,深深扎根于生活,形象地再现生活,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C随着社会的进化,艺术的发展,“根于生活”这一普遍真理会体现得越来越充分和深刻,所以中国当代的雕塑就越来越接近生活。

D造型艺术以形象再现生活,但其所再现的生活能不能使人感到真切和信服,根本的是取决于创作者扎根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莲、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学习生活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资源回收的标志,试简要介绍这个标志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不超过75字。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正因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 3分

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

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

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