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李十三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李十三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咥!”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作用。
2.如何理解“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的含义?
3.作品中的田舍娃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请探究这篇小说的深刻意蕴。

1.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李十三让妻子擀面,(1分)为下文写田舍娃发现空瓮埋下伏笔。(1分)内容上:表现了李十三生活的艰辛,(1分)夫人对田舍娃送粮的感激,(1分)李十三的淳朴热情。(1分) 2.①表现了村民对皮影戏《火焰驹》由衷的热爱;②表明田舍娃表演的精彩;③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④隐含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每点1分)[ 3.①演技精湛;②善良厚道;③心思细腻;④重情重义。(每点1分) 4.①田舍娃送麦,李十三借面招待:做人要有情有义;②田舍娃戏演得活脱,李十三戏写得成功:做事要做到极致;③乡下人不管收成如何,也要看戏:人要有精神生活;④李十三生活艰辛仍坚持剧本写作:人在困境中也要有追求;⑤李十三作品广受欢迎却生活困顿:要关心尊重传统艺人。(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作用。”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找到原文“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答题。结构方面,本段文字出现在文章中间部分,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考生在答题是要结合原文说清楚“承上”什么,”启下“什么;内容方面,抓住语段中人物“夫人”事件“还面”结合上下文分析,得出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理解“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的含义。答题时先从千层理解含义再到深层。句子叙述的主题是看戏的农民,从农民入手——表现了村民对皮影戏《火焰驹》由衷的热爱;爱看是因为表演的好——表明田舍娃表演的精彩;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深层次的理解就要从主旨角度考虑——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赏析文中人物形象,考生要紧密结合原文,现在原文中中出语句,再加以概括。“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演技精湛;“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善良厚道、重情重义;“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心思细腻。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探究这篇小说的深刻意蕴。小说的意蕴要从几个角度考虑:人物、情节、主旨、文等,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肯定否定都行,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庄子《逍遥游》)

(2)师者,           。(韩愈《师说》)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康望湖亭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3)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役未几而                罢:完成

B县人兴于学              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    顾:只是

D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4.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市地铁的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交集部分

形似“X”,表明徐州地区。

B两个白色三角组成“∞”符号,象征地铁隧道向远处延

伸,地铁建设蓬勃发展。

C黑色三角及下方的空白形似山峦、湖水,象征徐州山清水

秀、山水相依,人民安居乐业。

D设计立意鲜明,简洁明快,图文结合,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识别。

 

查看答案

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

①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②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③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④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⑤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A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