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学问的气象 袁行霈 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有气象如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学问的气象

袁行霈

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有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或在于此。气象以雄浑飘逸为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皆以其超凡的气象而传诵千古。

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仅以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为例其中即不乏具有大家气象的人物。归纳他们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

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这倒不在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大的如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都不凡。在他们的手里资料的采用和组织灵活而有规矩出神而又入化犹如魔方的组合而不像积木的堆垛。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下阙有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气象何等恢宏!如果借用来形容学问尽挹西江可以说是把有关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细斟北斗可以说是把有关的材料细细地加以辨析万象为宾客可以说是把相关学科都用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学问能到这一步也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

有气象的学问必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为后人树立典范。陈寅恪先生所撰《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自昔大师钜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王国维先生的开创之功陈寅恪先生讲了三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先生的这三点已经被治文史的学者奉为圭臬了。

中国历来是道德学问并重学问的气象实有赖于道德的高尚。为人正直、诚实、刚强方能不随波逐流而勇于坚持真理。如果又能虚怀若谷富有宽容精神气象就更加不同了。读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十分佩服其渊博与精审。先生积毕生之力指出纪晓岚多处疏漏舛误但在《序录》中却有这样一段话然而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辨证也易何者?无期限之促迫无考成之顾忌故也。……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这段话在宽容中透出恢宏的气象令人敬佩!对后进晚辈爱护提携不遗余力也是大家气象的表现!偶读《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收有蔡元培先生手迹六件其中四件是介绍别人出版著作的而且有三件讲到版税问题。其措辞如某君寒士版税实缓不济急如贵书局能与预订发行。使某君不必再分心于经济问题则深为感荷寒士打算殊为可悯等等。我一边看他的手迹一边想象他的心肠感动之余更增加了几分钦佩。
1.下列关于气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诗讲究气象这个气象以诗的风格雄浑飘逸为上气势恢宏。有气象的诗境界高远。

B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是指学问的格局与境界。学问有气象则自能使人信服。

C做学问者也要有气象。这个气象指做学问者的学术视野与格局也指做学问者的品质。

D学问气象的形成取决于学问者的个人道德修养。道德高尚者其学问自然精深且有气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来形容做学问是指收集材料、辨析材料融会贯通尽为己用。

B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开山之功并总结了王国维的三大功绩认为其著作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C余嘉锡认为纪晓岚会编纂《四库全书》但不会辨证舛误仍比自己强得多。自己虽会辨证却不能为其提要。

D蔡元培的手迹中多次讲到版税问题希望出版方能及时发放版税这显示了蔡元培作为一个学者的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问的气象不在于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小的也能气象非凡如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但题目大的更容易有气象。

B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做学问时总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并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且能做到万象为宾客

C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往往能开山立派确立规则发凡起例树立典范。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规则已成治文史者的圭臬。

D有大家气象的学者为人正直、诚实、刚强具有这样的品质方能坚持真理及做学问的方向这样的学者宽容而悲悯。

1.D(颠倒因果。学问气象的形成赖于道德的高尚,学问有气象者道德高尚,不能说道德高尚者他的学问就精深并有气象) 2.C(余嘉锡认为提要难,辨证易,如让纪晓岚去辨证,必然要优于自己) 3.A(“但题目大的更容易有气象”属主观臆断) 【解析】 1.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下列有关‘气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气象”这个概念。D项颠倒因果。学问气象的形成赖于道德的高尚,学问有气象者道德高尚,不能说道德高尚者他的学问就精深并有气象。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总结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筛选能力,依据应在文中。C项余嘉锡认为提要难,辨证易,如让纪晓岚去辨证,必然要优于自己。答题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但题目大的更容易有气象”属主观臆断,原文中没有提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犬儒: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

⑴犬儒是个外来词,人们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要更完整把握它,就需要追溯一下它的起源和演变。

⑵犬儒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狄奥根尼。这派哲学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据说狄奥根尼本人住在一个桶里,以讨饭为生。有人讥笑他活得像条狗,他却不恼。“犬儒”之称由此得名。

⑶早期的犬儒是极其严肃的,狄奥根尼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狄奥根尼也确实愤世嫉俗,他曾经在大白天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⑷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来的犬儒派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没有物质财富是多么的美好,而对自己的家乡依依不舍或悲悼自己亲人的死亡是多么愚蠢。德勒斯就说:“我的儿子或妻子死了,那难道就有任何理由应该不顾仍然还在活着的我,并且不再照顾我的财产了么?”“超脱”到这一步,未免就有些矫情了。还是这位德勒斯,当富翁送给他一笔钱时,他收下了,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唠叨不满。”这里暗含的逻辑是,金钱本是无所谓的东西,我若拒绝你的馈赠或收下金钱又表示感谢,倒显得我把金钱太当回事了。这种态度看上去很洒脱,但好像又有些无耻。

⑸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却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后果: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那一个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世俗观念满不在乎的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任何世俗的东西。于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就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狄奥根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的批评精神也就变成了他们对善良、德性、理想的怀疑与无情嘲弄。

⑹犬儒一词的演变证明,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间只有一步之差。一般来说,愤世嫉俗总是激烈的理想主义,玩世不恭则是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义反倒很容易转变为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原因何在?因为,许多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在看待世界时缺少程度意识或分寸感,对他人缺少设身处地的同情和理解,不承认各种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他们很容易走向绝望,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最终则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唯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一个理想主义者常常是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才变成犬儒的,但正如哈里斯所言:“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如何理解“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一句的含意?
3.犬儒们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原因何在?请根据文本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蝉声

郭枫

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3.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⑵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⑶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⑸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⑹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归有光《项脊轩志》)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⑴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