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过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 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原卷如此。应为“1941年”。——编者注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 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 (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3)强①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每小点2分共6分) (4)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③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答对一小点2分,两小点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从第②段和第③段可知,在被推荐和收到邀请信后,陈纳德5月到上海作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直到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他才决定留在中国抗日。可知A选项“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说法错误。根据*相关链接《陈纳德回忆录》可知,“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的送来情报…”,而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欠准确全面。从文章中“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这一信息可知,并不是“飞虎队”被授予国民政府最高嘉奖,而是陈纳德本人,故E选项不正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实用类阅读,依然考查对人物传记的阅读,传主是陈纳德,选材的视野较为开阔。在选文外,命题者还加了关于人物的3条相关链接,帮助考生准确把握人物。问“体现”,主观简答题,属于典型的“抓”题,从全文“抓”,找出文中表现陈纳德军事才能的语句,然后提炼概括,分条表述。找出所有描写陈纳德军事才能的语句,从信息①③⑤可概括为军事实践上,他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组建地面空袭警报系统,招募志愿者,组建队伍;从信息②④可概括为军事理论上,他著有理论书籍,同时准确预测相关事件,为他的理论作了佐证。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问原因,仍然属于“抓”题。局部“抓”,找出文中表现陈纳德“人格魅力”的语句,然后逐条概括,注意不要遗漏。寻找相关语句时,要注意结合“相关链接”。何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从文中可知,人格魅力①和⑥可合并概括为陈纳德富于正义,敢于抗争,性格刚烈;人格魅力②可概括为陈纳德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人格魅力③表现陈纳德不贪恋财物,为人正直;人格魅力④和⑦可合并概括为陈纳德真诚赢得友谊;人格魅力⑤和⑧可理解为陈纳德性格、气质、能力、品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赢得了爱情和同行的尊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探究题,谈看法,貌似是典型的“发”题。此类题目,虽然具有开放性,但不要脱离文本,而应就文中主要情节去“发”,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其实此题落脚点在“对这句话的理解”,问的是内涵,不是作用,要从内容角度答,题型属于“挖”,且答题区间是全文。可以结合材料,由浅入深地“挖”出其内涵。此句不难看出要把答题重点放在“半个中国人”这个点上。这里的夸张手法也很明显。先答表面意,再答深层意。此题答案组成公式:手法+表面意+深层意,此公式适用于重点词唯一的句子解释题。但此句重点词不唯一,难度略大。重点词有“半个”、“中国人”。解题方法:逐词问原因。为什么要说陈纳德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描写陈纳德这个人物特点的,去文中找有关于陈纳德人物特点的描写。说明陈纳德与中国产生关联的描写一共有这么几处:①受聘为中国国民政府航空顾问,②组建飞虎队抗日,立下了传奇战功,③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④与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⑤赢得中国女子的爱情,⑥在中国达到事业巅峰。再来分析为什么要说“半个”。由浅入深地去挖。首先最浅层的,陈纳德本身是美国人,但退休后帮助中国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是从身份上确认。结合上下文,发现作者用了多个事例,着力表现陈纳德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并赢得了中国女子的爱情,这段跨国恋是“半个”的最好注脚。再接着挖,升华一下内容,“半个”可以代表中美友谊,代表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⑦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⑧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⑨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⑩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  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4)《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四句诗是: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个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试指出“渺茫”一词所包含的两层意思。
2.诗歌的三、四句在传情达意上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对诗中语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府吏得闻之”一段,焦仲卿极力为兰芝辩白,既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又立下了白头偕老的誓言。

B.“阿母谓府吏”一段,焦仲卿母严厉斥责、历数兰芝的种种过失,还虚拟出东家贤女诱骗儿子休妻。

C.“府吏长跪告”一段,焦仲卿久久跪着恳求,并且立下绝不它娶的誓言,果断地回绝了焦母那番诱哄。

D.“阿母得闻之”一段,面对儿子的恳请辩白,焦母勃然大怒,在痛加申斥之后,蛮横拒绝了仲卿的恳求。
2.作者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3.对选段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诗中可看出焦仲卿忠于爱情,绝不妥协的刚强一面。

B.由诗中可看出焦母蛮横霸道的性格,她既以偏见委屈儿媳,又根本不去听儿子的恳切陈情。

C.焦仲卿之所以不能保护自己深爱的妻子,除了性格懦弱之外,还与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有关。

D.焦母之所以能一意孤行,依丈的是封建家长制度的权威,焦母的行为具有封建时代的典型意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2)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3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不过我们也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落差。在这样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寻求我们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必须既能够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能够承接我们自己的悠久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异常丰富,家训、家教、家风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毫无疑问,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社会由个人组成,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让人担忧吗?曾国藩晚年在《与弟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们真应该三思其言。

在传统中国,几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通常在汇聚族人祭祀祖先时,由族中长老领诵,敬谨恭读,这就让族中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曾经被我们自己摧毁并且遗忘;可喜的是,近年来,它已经在民间复苏并且复兴。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种子。

以我们吴越钱氏为例,近年已经恢复了祭祖时奉颂《钱氏家训》的仪式。为了便于今人记诵,古老的《钱氏家训》采用了新的形式,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个人”章强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家庭”章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强调要慎终追远,教化后人;“社会”章强调“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国家”章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等等。

类似的“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等同于教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教育必须体现为教养,文化必须落实为文明,才有真实的价值与意义,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都是令人怀疑的。从教养、文明的角度看,家训、家教、家风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钱文忠《寻求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有删节)
1.下列对“家训、家教、家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家教、家风”是资源异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具价值的系列。

B.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C.“家训”是中国每家都有的,通常在汇聚族人祭祀祖先时,由族中长老领诵,敬谨恭读,以让族中子弟从小耳濡目染。

D.“家训”是每个家族的财富,“家教”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家风”,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落差,在这样的前提下,寻求我们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成为一种需要。

.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必须既能够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能够承接我们自己的悠久传统。

C.《大学》里提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

D.《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其中“家庭”章强调要慎终追远,教化后人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家训已经在民间复苏并且复兴,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正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B.“家”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连接点,‘‘家训”“家教”“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的重要标志。

C.如果把教育等同于教养,文化等同于文明,那么它们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失去了真实的价值与意义。

D.从教养、文明的角度看,家训、家教、家风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它有助于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