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成语语使用正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朗朗当晚的演奏可...

下列各句中,成语语使用正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朗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B.午觉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下降、手臂酸痛、面瘫等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更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C.2014年新年伊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打出一道写有“严肃考试纪律,违纪处分当日下达,全国包邮(比你先到家)”的横幅。很多本想作弊的同学看了这个标语都洗心革面,放弃了作弊的想法,临时抱佛脚去了。

D.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成语的运用,又考查语病的知识。A项,琴瑟和谐:比喻夫妻恩爱,和美融洽。句中是说“和乐队的配合”,可见用错对象;B项,“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更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会影响视力,严重的还可能诱发青光眼”。“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而“诱发青光眼”比“影响视力”更严重,故应颠倒过来。C项,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本语境中的同学是“本想作弊”但未作弊,所以不存在“悔改”,因而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对于成语,考生应关注成语的感情色彩、使用对象,同时还要看句中的对象以及语境。比如A项“琴瑟和谐”指夫妻,考生只要找出句中的对象,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C.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佑(pì)    (lěi)    (zhuàn)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B(qì    然(lěng)   寂(cén)     胜地不常,盛酽难再

C微(xī)    (xìù)    (zhēn)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D (lǐ)   颦蹙(pín cù) 制(xiá)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郑武文

忙完公务,已是黄昏,县令执一柄轻罗小扇,布衣软鞋在潍河边漫步。

路过泥坯小房,没有院墙,一位清瘦的老者正在煮鱼。看到县令进来,呵呵一笑,并不多言,如同邻居串门,只是拿了一个小凳请县令坐下。老者三缕长须,面皮白净,并不像农人,倒似读书之人。相比之下,倒是县令黑瘦面皮,几根乱蓬蓬的胡子,更像风雨中谋生的样子。

老者拿出粗瓷大碗.从锅里舀上一碗鱼肉。再倒上半碗自酿的老酒。两人一碰,哈哈大笑。县令得知老者确是读书之人,姓王,是一个落魄秀才,卖点字画为生,暇时到面前的潍河里打点鱼虾,自己食用。

县令怕老者惶恐。只道自己是江南之人,来此做点生意。看天色愈晚,方才起身告辞。隔几日再来,县令自备酒肉,两人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相见恨晚。

县令有次来访,发现王秀才正在作画。县令在旁边观望。微微摇头。过几天再去,问老者:“王兄的画卖得可好?”王秀才苦笑一声,指指身后的画轴:“生意颇苦,难抵米炊。”县令说:“不怕得罪老兄。老兄的画,匠气颇重而力道不足,还需改进。”随即拿起案子上的笔,轻轻一描,顿显虬枝劲骨,力道遂出。王秀才不禁惊呼一声:“先生神笔也,可否收小生为徒?”县令扶起跪拜的王秀才,呵呵一笑:“收徒不必了,咱互相切磋,我倒可勉强指点一二。”于是指点了王秀才几处地方,告知要循序渐进,就告辞了。

过了几日又来,看王秀才所画,并没长进,不禁叹了一口气说:“看来王兄作画,还需要时间。在下不才,卖弄一下,给你画一幅图画,你只需每日临摹,过一段时间再说。”王秀才很高兴,拿来一张大宣纸,说:“老叟眼有点花了,还请先生画大一点,看得清楚。”县令画的是一幅《墨竹图》:在月光下竹子被清风刮得努力折向一边,却有一股宁折不弯的不屈之势。画完题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王秀才在旁边看呆了,待到最后,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父母官大人请盖印章!”县令哈哈大笑:“缘何知道是我?”王秀才说:“当今天下,能有此气魄、画工之人,除了潍县县令郑大人再无他人。”县令哈哈大笑:“既然知道是我,也不枉我们相交一场,就依了老兄。”随即拿出印章盖上。

过了几日,郑板桥在县衙处理公文,下人来报钱府请赴宴,特别交代有宝贝要让大人看。这钱德贵是有京城背景的潍县大户,多方求郑大人字画不得。县令生性好奇,听说有宝贝,忍不住想去看看。

到了钱府,只见县里士绅豪族都已到齐。大家把县令迎进去,让到上座。钱德贵说:“此有当朝名家一幅《墨竹图》,堪称力作,应为难得宝贝。只是在下尚不敢确定真伪。”

随即展开。郑板桥一看,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正是几日前给王秀才画的《墨竹图》。周围人一边恭维,一边大声赞叹……

钱德贵更是得意忘形,来到郑板桥面前:“郑大人,老夫所得字画,是您的画,还请鉴别一下真伪啊!”

郑板桥哈哈大笑:“拿来我看。”几个人小心翼翼捧过来,郑板桥拿在手里端详了,随即迅速扯为碎片,扔进旁边的鱼池里,怒道:“赝品!纯为辱我清名!”旁边的人来不及反应,刹那间目瞪口呆。好久,才有人说:“可我们鉴定,确是大人真迹啊。”郑板桥脸一绷:“荒唐!我自己的作品,难道真伪还要别人来说吗?各位请继续,老夫这就去查一下此事,辱我清名事小,欺骗钱老爷罪不可恕!”

遂扬长而去。

(选自2014年第ll期《佛山文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的设置上很有特色:开端发展用大量文字叙写京城大户钱德贵费尽心思骗得郑板桥《墨竹图》,引君入彀;高潮结尾部分则是郑板桥在钱德贵得意忘形之际,将自己的亲笔画作迅速扯为碎片,出手反制后扬长而去。

B.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写如何获得郑板桥的字画,求画的“求”字褒义贬用,在此显得更加讽刺,说明郑板桥字画难求,以欺骗手段得到字画也是“求”的另一种境界。

C.小说通过塑造郑板桥这个清洁廉明的官员兼画家形象,给我们揭示了做人应正直、诚信,不为豪强权贵所曲,以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不压正的主题。

D.根据小说情节分析,王秀才骗画能够成功,原因有三:以一副落魄秀才样骗取信任,使人起爱护之心;利用和郑板桥相见恨晚情绪,博得信任;以自身学画无法长进,使郑板桥起羞愧之心,从而骗得字画。

E.小说以郑板桥这一为官清廉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希望当今官员要为官正直,不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愿望。
2.小说主人公县官郑板桥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7分)
3.小说中钱德贵特别交代请郑板桥鉴定墨宝,聚众鉴赏,作者写这些情节表现出钱德贵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直接抒发自己历经人生曲折后乐天知命感悟的句子是“            ”。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         ”。

(4)《出师表》一文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执政理念的两句是                     ”。

(5)《滕王阁序》中描写登高远望所见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古代散文阅读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曰:“日午,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于堂左一室                    洁:干净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      间:机会

C.值余方校书,不              遽:急速,立即

D.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骗取,诳骗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B.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C.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D.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开篇交代书斋,明窗素壁,幽静宜人环境;陈设虽简,但书桌、书架、座椅、卧具、琴磬等杂物,一应俱全,为下文描绘书斋主人嗜书如命、沉醉此间的书痴形象做了铺垫。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