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楼顶的玉米 吴宏博 儿子给我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楼顶的玉米

吴宏博

儿子给我说“爸,语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要求我们每个人种一种粮食作物,观察它生根、发芽、生长的全过程,最后再写一篇作文。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现在的老师事可真多,我心想。

在阳台正侍弄那盆辣椒的老父亲开口抢先回答了儿子,“孙子,这事你得问爷爷,爷爷种了一辈子地,你爸一直忙着上学、考试、进城,哪懂种庄稼的事啊!”

老父亲是我在儿子上小学后接进城的,让他帮忙接送儿子上下学。离开了土地的父亲不会打太极也不会遛鸟,于是就在阳台上开起了荒。父亲找了很多花盆,种了辣椒、西红柿、韭菜等,还有一盆豇豆蔓爬满了防盗窗的铁栅栏,一尺多长的豇豆挂满了阳台。我总是说,爸,你也不种些花草,都种了一辈子庄稼了还没种够啊?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些不比花草美吗?

儿子跑过去问父亲,“爷爷,那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父亲一手提着花铲,一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说:“爷爷帮你种几棵苞谷,咋样?”老家把玉米习惯叫苞谷。

第二天,满手是泥土的儿子跑到书房,激动地给我说:“爸爸爸爸,爷爷在楼顶帮我种了几盆玉米,有两盆还是我亲手种的呢,过两天发芽了我领你去看。”

父亲也进门了,边拍打身上的土边自言自语似地说:“城里这土没啥营养,还得好好给追肥。”

儿子初学稼穑,每天兴奋地拉上父亲去楼顶。父亲是个耐心的人,每次都会乐呵呵地提了水和铲跟儿子一起上楼顶。

过了几天,听儿子说楼顶的玉米已经发芽了。我终是没有上去看,忙。

父亲每天都会往楼顶跑一趟,说着“都一尺高了”“没想到花盆里也会长出杂草来”之类的话。儿子隔三差五也会跟着父亲上到楼顶去。

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还是坚持每天打理完他阳台的盆栽蔬菜后再去楼顶忙活一阵。

儿子早都不上楼顶去了,过了那个新鲜劲了。父亲有时上楼顶去的时候会叫一声儿子,“走,看你的玉米走。”儿子总会懒洋洋地说:“爷爷,你去弄吧,等长棒子了你再叫我。”

父亲并不在乎儿子的态度,也似乎早忘了这是当初给儿子种的观察苗。他自己倒乐在其中,每天还是边拍打身上的土边似自言自语地说着 “都一人高了”“有两棵都抽穗了”之类的话。

父亲毕竟老了,有天从楼顶下来时踏了空,在楼梯上闪了腰,在家里养了几天后,给我说:“我还是回老家去养吧,你们都要忙着上班,照顾我会影响你们工作。回老家让你妈伺候我,也方便,乡下空气也好,好得快。病好了我再来照顾孙子。”来城里这么久了,父亲应该也是想母亲想他的农活了,这是我事后才悟到的。

父亲走的时候,给我和儿子说:“没事就去楼顶给那几棵苞谷浇浇水疏疏土,估计快灌浆了,红缨子都长出来了。”

我跟儿子都“嗯嗯”着。

父亲走后,我和妻子只好把儿子送到了托管班。儿子忙他的学习,我和妻子开始忙各自的工作。

秋季说来就来。

有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楼顶的包谷应该快熟了吧,记得让铭铭掰棒子写作文啊。”铭铭是儿子的小名。其实父亲不知道,儿子的作文早都交了,不过不是写的玉米的种植过程,他是根据网上的QQ农场的种菜经验写的。老师还给了他一个“优”,说是虽然有投机取巧之嫌,但却能大胆独辟蹊径。

接完电话,我给儿子说:“铭铭,爷爷让我提醒你掰玉米棒子呢!”儿子兴奋地说:“哦,我差点都忘了自己种的那几棵玉米了。”其实,我也忘了。

儿子兴高采烈地找来一个小篮子,非要拉着我去楼顶掰棒子。

来到楼顶,我们傻眼了。那几棵玉米早已枯萎发黄,盆子的土早已干结开裂,那秆腰的棒子空瘪瘪的。

我们真傻,快一月多都没有得到照顾的玉米,怎么会给我丰收的景象呢?从父亲种下粒到长成苗,我终是一次都没有上过楼,对于它们的生长,我都是从父亲的自言自语里了解。

看着枯黄的玉米,我突然想到了父亲,那个我整天忙得都顾不上好好陪着说几句话的老人,就像这几棵被我遗忘了的玉米……

我给儿子说:“走,周末回老家,看看你爷爷奶奶去。”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部分老父亲抢先回答孙子的话,既表明了他的农民身份,又写出了他对儿子的关心,他认为儿子工作太忙,孙子种庄稼的事无须儿子来管。

B“满手是泥土”的描写以及“爸爸”“爸爸”这样连声的呼喊,表现了“儿子”初种玉米时兴奋激动的心情,以及他对于能够完成作文的喜悦。

C“儿子”对楼顶的玉米的兴趣没有维持太久,开始是“每天都兴奋地拉上父亲去楼顶”,后来是“隔三差五”去楼顶,再后来就“不上楼顶去了”。

D“父亲”从楼顶下来时踏了空、闪了腰的情节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中“父亲”每天都会上楼顶照看玉米的情节,又为下文中玉米枯萎发黄等情节作了铺垫。

E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多种方法,细致地刻画了老父亲的形象,而对“我”的描写则少之又少。
2.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对“儿子”拉着“我”上楼顶掰棒子时看到的情景的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楼顶的玉米”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这篇小说带给我们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慈爱,对家人充满关心。他主动帮助孙子种玉米,回家后还不忘提醒孙子写作文。②有耐心。在孙子不愿意再上楼顶去的时候,他依然耐心地侍弄玉米。③勤劳,热爱种庄稼。在儿子家阳台上种菜,积极帮助孙子种玉米。 3.①照应了题目,照应了开头种玉米的情节,使结构严谨。②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提醒了人们要及时行孝。③引出了下文“我”的感慨和小说最后“我”的决定,使这一决定不显得突兀。 4.寓意:①它是爷爷种给孙子的“观察苗”,是爷爷关心孙子的见证;②它是像“我”的父亲一样很少被记挂、被关心的老年人的象征。启示:①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如果像小说中的“我”和“儿子”铭铭一样,做事只有一股子新鲜劲儿,是坚持不到最后的,是不会有收获的。②父辈是会老的,他们也需要关心、照顾。做子女的应及时行孝,否则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其他答案能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认为儿子工作太忙,孙子种庄稼的事无须儿子来管”说法不准确,老父亲主要是认为“我”根本不懂种庄稼。B项,“以及他对于能够完成作文的喜悦”说法不正确,儿子在这时只是因为种庄稼而激动。E项,错在“肖像描写”,本文没有对父亲肖像的描写。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B就是人物的心态表述表述不当,选项E则为塑造人物的手法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通过“在儿子家阳台上种菜,积极帮助孙子种玉米”“在孙子不愿意再上楼顶去的时候,他依然耐心地侍弄玉米”“他主动帮助孙子种玉米,回家后还不忘提醒孙子写作文”等情节概括楚“慈爱、有耐心、勤劳”等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3.试题分析:真实一道小说情节的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此题的语段在文章的结尾,分析时注意和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旨的联系。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的情节是小说必考的内容之一,主要以概括和分析作用的形式出现,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标题分析标题和含义和对文章的主旨理解的题目,标题的含义注意分析表层和深层和含义,主旨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分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标题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注意不同的层面,此文中明显提到“爷爷”“自己”和“孙子”三者,这里就有,这里有“爷爷”对“孙子”的关爱,“自己”对“父亲”的尽孝的层面。含义分析清楚后选择一个方面谈对自己的启示即可,谈启示首先要观点明确,然后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一箪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鱼我所欲也》)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9分)

开济,字来学,洛阳人。元末为察罕帖木儿掌书记。洪武初,以明经举。授河南府训导,入为国子助教。以疾罢归。十五年七月,御史大夫安然荐济有吏治才,召试刑部尚书,逾年实授。

济以综核为己任,请天下诸司设文簿,日书所行事,得失。又各部勘合文移,立程限,定功罪。又言,军民以细故犯罪者,宜即决遣。数月间,牍一清。帝大以为能。会都御史赵仁言,曩者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士列置郡县,多不举职。宜核其去留。济条议,以“经明行修”为一科、“工习文词”为一科、“通晓书义”为一科、“人品俊秀”为一科、“练达治理”为一科、“言有条理”为一科。六科备者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者为“下”。从之。

济敏慧有才辩。凡国家经制、田赋、狱讼、工役、河渠事,众莫能裁定,济一算画,即有条理品式,可为世守。以故帝甚信任,数备顾问,兼预他部事。人以是忌之,谤议滋起。然济亦深刻,好以法中伤人。尝奉命定诈伪律。济议法巧密。帝曰::“张密网以罗民,可乎?”又设籍曰“寅戌之书”,以程僚属出入。帝切责曰:“古人以卯酉为常。今使趋事者朝寅暮戌。奉父母,会妻子,几何时耶!”又为榜戒其僚属,请揭文华殿。帝曰:“告诫僚属之言,欲张殿廷,岂人臣礼?”济惭谢。

寻令郎中仇衍脱囚死,为狱官所发。济与侍郎王希哲、主事王叔徵执狱官,毙之。其年十二月,御史陶垕仲等发其事,且言:“济奏事时,置奏劄怀中,或隐而不言,觇上意,务为两端,奸狡莫测。役甥女为婢。妹早寡,逐其姑而略其家财。”帝怒,下济狱,并希哲、衍等皆弃市。

注①劄:旧时的一种公文
1.下列句中加点解译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日书所行事,得失               课:考核

B数月间,牍一清                 滞:长期积存

C告诫僚属之言,欲殿廷           张:张贴

D或隐而不言,觇上意             伺:伺候
2.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开济“有吏才”的一项是(    )(3分)

①授河南府训导,入为国子助教。

②又各部勘合文移,立程限,定功罪。

③军民以细故犯罪者,宜即决遣。数月间,滞牍一清。

④多不举职,宜核其去留。

⑤六科备者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者为“下”。

⑥又设籍曰“寅戌之书”,以程僚属出入。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洪武初年,开济通过了明经考试,被任命为河南府训导,洪武十六年,被推荐任命为刑部尚书。

B开济分条上奏,提出将人才的考核分为“经明行修”等六科和“上”“中”“下”三等的考核办法,皇上同意了他的意见。

C开济严峻刻薄,好用法来中伤人,他也因此受到大家的谤议,他依然如故。

D令郎中仇衍释放死囚一案中,开济等拘捕打死狱官,他也因为这件事被人告发,同时牵连出他别的不法行为。皇帝将其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都御史赵仁言,曩者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士列置郡县,多不举职。(5分)

(2)济奏事时,置奏劄怀中,或隐而不言,觇伺上意,务为两端,奸狡莫测。(5分)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C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简明的一项是    )(3分)

A国庆假期,我在县城十字口偶然邂逅了一位初中同学。

B《花千骨》是白子画同学的第一部处女作。

C众多莘莘学子热议阳光大课间活动。

D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王老师忍俊不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小王领父亲见班主任时说:“老师,这是令尊大人。”

C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