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怀念牛 申平 一路上,我恨不能把大黄牛打死…… 这是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怀念牛

申平

一路上,我恨不能把大黄牛打死……

这是30多年前的一天,亘古不变的太阳照耀着内蒙古一个农业县的乡村土路,17岁的我赶着一辆破牛车,进山拉柴去。

那时我家成份高我爷爷是地主,所以像我这样一个地主羔子,在村里受欺凌仿佛就是天经地义。昨天娘带着我去找生产队长申请用车时,生产队长的脸从头到尾都是黑的。早晨我套车出发,生产队长又特意赶来说:“就给你一天时间,今天天黑以前必须回来,牛不能少半根毛,车不能有半点损坏,否则,你就是破坏生产!听听,这叫什么话,我心里真是恨死了他。

因为心里有气,我便拿驾车的大黄牛出气,没想到它却跟我捣起蛋来。他开始不走正道,一会往左拐,一会往右行,还不断地想走回头路。我用鞭子使劲抽它,也许因为我人小力不够,它好像根本就不在乎。直到我把鞭子打烂,它也根本不听我的指挥。看我手里没了家什,它变得更加嚣张,居然往路边一靠,梗起牛脖子不肯走了。我跳下车来,恶毒地咒骂它,用脚踢它,可它就是不走。(1)它的一双牛眼不断地斜视着我,我分明在那里面看到了轻蔑和嘲笑。联想到村上人对我的欺辱,我真的是被气急了。我看到车上有一根绞柴车用的木棒,就把它抽出来,抡起来就往大黄牛身上猛打。我边打边骂狗日的,让你们欺负我!让你们欺负我!这回它大概被打疼了,居然狂跳起来,拖着车子下了便道,没命地往前狂奔,直到车被树挂住。

我从后面追上来,脸上流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我和大黄牛面对面地喘着粗气,互相怒视着。如果当时我手上有刀,我真想马上宰了它。宰了它我就自杀,这个世界真是太冷酷了!后来我冷静下来,我把木棒放回到车上,上前去摸大黄牛的脑袋,我带着哭腔对它说大黄牛,我求求你了。我知道你不愿意进山,刚才也是我不好,可我家连一点烧柴也没有了。我还得活下去呀!你可怜可怜我,行吗?说也奇怪,不知大黄牛是闹够了还是听懂了,接下来它竟开始听我指挥,重新上路出发。

由于在路上耽误了时间,所以到林场装上柴禾以后,太阳就压山了。林场的一个职工对我说:“小伙子,你干脆等明天再走吧。出山这么远,小心碰上狼啊!我何尝不想如此,可我想起了生产队长的话,只好摇摇头,咬牙上路。临行前,我在林场选了一根小臂粗的柞木棍防身。

回家的大黄牛根本不用吆喝,它拖着一大车柴禾还有我,大踏步地朝前走着;但无论它怎样快走,没出山天就黑透了。路上空空荡荡,不见一个人影。天越来越黑,我越来越怕。我忽然觉得,大黄牛成了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依靠。

真是怕啥来啥。忽然,大黄牛的脚步慢了下来,接着它又停住了。我往前面一看,头发不由得直立起来。狼!前面的路上站着几条黑影,它们的眼睛闪动着蓝光。我一下子觉得浑身发麻,几乎就要从车上栽下来。大黄牛这时回头看了看我,好像在问我怎么办。我声嘶力竭喊了一声:“大黄牛,全看你的了!话音未落,只听大黄牛地一声大叫,它把脑袋贴近地皮,拖起车快速向前冲去。几条狼先还在路上不动,等到大黄牛走近,它那两支锋利的犄角向它们晃动的时候,它们才不得不跳开,但随即它们便开始从两侧向大黄牛发起进攻,跳跃着去咬大黄牛的肚子和腿。这时我被大黄牛的气势所鼓舞,几乎忘了害怕。我两脚分别站到两边车辕上,抡起柞木棍开始打狼。柞木棍极其坚硬,打到狼身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我听到了狼的哀叫声。这样一来,大黄牛的犄角和我的柞木棍便形成了一张强大的火力网,车上的柴又是树杈荆条,所以狼们只有跟着车跑,不敢靠前。但它们并不放弃,继续穷追不舍,在车的两边蹦跳嚎叫。

前面突然出现了两支火把,接着听见马蹄声响,跟着的狼立刻不见了。啊,有人!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见到了救星!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来人竟是生产队长,还有几个村里人,他们是专门来接我的。(2)我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霎时觉得生产队长的黑脸也是那么可爱。

生产队长看了看我,问了一下情况,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就好。随后他又说了一句:“大黄牛真是好样的。我从车上跳下来,上前抱住了大黄牛的脖子,使劲地亲吻着。大黄牛也伸出舌头,舔着我的脸。在这一瞬间,我和大黄牛成了生死至交的好朋友。

此后我经常到牛栏里去看大黄牛,送青草给它吃。为此,村里人也开始对我友好起来,说我是个有良心的人。是啊,我怎么能忘记大黄牛呢。如果不是大黄牛的勇敢忠诚,我也许早已葬身狼腹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多年,大黄牛也早已不知所终,但我依然深深地怀念它。
1.请简要概括文中怀念的“牛”有怎样的特征。
2.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它的一双牛眼不断地斜视着我,我分明在那里面看到了轻蔑和嘲笑

(2)我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霎时觉得生产队长的黑脸也是那么可爱。
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牛与狼的对抗?

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牛的感情变化,并谈谈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1.①固执②勤劳,能吃苦③勇敢、忠诚④通人性,与人亲近(写出一点1分) 2. (1)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黄牛在我的鞭打下的抗议,反映当时我在村里的处境,表现我当时的怨恨之情。(手法1分,内容1分,情感1分) (2)在危难之际,队长带人寻我,表达我对队长的感激与惊喜之情,与上文的队长形象作对比,刻画出了一个外表冷酷内心善良的队长形象。(手法1分,内容1分,情感1分) 3.①为下文队长的出现作铺垫,突出队长的形象;②突出黄牛忠诚、勇敢、通人性的特点,交代我内心的惶恐;③刻画一个紧张刺激的场面,照应结尾,为文中中心“对牛的怀念之情”服务。④通过牛与狼的对抗场面,为下文村民对我的不同态度作铺垫。(任选三点) 4.怨恨—祈求—感激—怀念。结合文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与延伸,言之有理即可。(情感转变2分,感悟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从拟人的角度来概括“牛”的特征。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一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答题时应注意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考点: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该题型的答题思路一般为: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    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
1.句末“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一句既渲染了环境的     又将“荧荧”比作        ,表现了作者     心境。
2.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1)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行事,其成败兴坏之,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乙)司马迁传

班固

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愤恨

B.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查

C.此其所蔽也                  蔽:短处

D.至于采经摭传                搜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吴之民方痛心

B.口语遇遭此祸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C.迹其所以自伤悼            所以游目骋怀

D.而文采不表后世也         至激义理者不然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B.甲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C.甲文中作者借任安要求其“推贤进士为务”,陈述了自己不能听从的理由,由此引发了一大篇愤激之词。词中向好友任安直接表明了自己是受冤的,文字间多含着怨恨之气,世态炎凉。

D.乙文中班固认为司马迁写史视野广博,著述详尽,勤奋努力,极具才能,尽管他辨证地指出了其在经济与是非观等方面的不足,但是对其才能的称赞之情却尽显无疑。
4.翻译文中划线句。

(1)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2)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选择下面提供的文字部件组成两个新的汉字,并分别撰写一段该汉字的解说性文字。要求:至少使用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字数不超过3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例:日 

时:当日光的背影一寸寸变矮的时候,人们才惊觉那就是时光。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对于讲究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在麦当劳就餐与在中国餐馆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               ,正是通过上述不同感受的比较,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

①在麦当劳,不但菜单品种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

②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

③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的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④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差别不大

⑤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

⑥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