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及夜,果失隐娘所向。

后五年,尼送隐娘归。一家悲喜,问其所学。曰:“隐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及明,至大石穴中,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猱极多。尼先已有二女,亦各十岁。皆聪明婉丽,不食,能于峭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尼与我药一粒,兼令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可断。逐令二女教某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猱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于都市,不知何处也。指其人者,一一数其过,曰:‘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刃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药化之为水。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无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决其首来。’又携匕首入室,度其门隙无有障碍,伏之梁上。至瞑,持得其首而归。尼大怒:‘何太晚如是?’某云:‘见前人戏弄一儿,可爱,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已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某拜谢。尼曰:‘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曰:‘汝术已成,可归家。’遂送还,云:‘后二十年,方可一见。’”

锋闻语甚惧。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为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父乃给衣食甚丰,外室而居。

(节选自唐·裴铏《传奇》小说 聂隐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门隙无有障碍      (音duó ,揣测)

B隐娘初被尼          (音qiè  带领)

C无有              (音jué 摔倒)

D以羊角匕            (通“授”,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决首来                胆,若飞鸟之容易也

B有尼乞食锋舍          孰与君少长?曰:长

C皆决其首            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D以药化为水            父不敢不从,遂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是(     

A隐娘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尼姑看中了她,主动要求教育隐娘,被聂锋拒绝之后,强行抢走了隐娘。

B知道了隐娘身怀杀人绝技之后,聂锋非常害怕,也不甚怜爱她,所以将她嫁给了磨镜少年。

C隐娘受训四年后,刺杀技巧已非常高超,已能在白天于城市中刺杀人,而不被旁人看见。

D尼姑将隐娘带到山中,给她一颗灵药和一把二尺长的宝剑,让她与猿猴一起在峭壁上接受训练。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三回。

《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C.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

(2)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

 

1.A 2.D 3.C 4.B 5. (1)为我把他的头取来,不要让他知道。定定神,象飞鸟一样容易。 (2)以后,到晚上隐娘就不见了,天亮才回来,聂锋也不敢追问,因此,也不太怜惜疼爱隐娘。 【解析】 1. 试题分析:A度:音dù,进入。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项两个“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不是“强行抢走了隐娘”,而是暗中偷走了。B“所以将她嫁给了磨镜少年”不对,是聂隐娘主动要求嫁给磨镜少年。D“让她与猿猴一起在峭壁上接受训练”错,应该是与另外两个女孩一起训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野草》是散文诗集,而《朝花夕拾》才是散文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聂隐娘是唐朝贞元年间魏博大将聂锋的女儿,年方十岁。有一尼姑到聂锋家讨饭,见到隐娘,非常高兴。对聂锋说:“向侠士乞求将这女孩交给我教育。” 聂锋大怒,大声斥责尼姑。尼姑说:“任凭侠士把女儿锁在铁柜中,我也能偷去。”这天夜里,隐娘果然丢失了,聂锋大惊失色,令人搜寻,毫无踪迹。父母每当思念女儿,只能相对流泪。 五年后,尼姑送隐娘回来,告诉聂锋说:“指导已完,你可以领回了。”尼姑忽然就不见了,全家人悲喜交加,问她学到了什么。回答道:“开始只是读经念咒,没学别样。”聂锋不相信,又真诚地问女儿。隐娘说:“说真话又恐怕你们不信,怎么办?”聂锋说:“但说真话没事。” 隐娘说:“我最初被尼姑带走时,不知走了多少里路,到天亮时,来到一大石穴中,穴中空阔有几十步大,静悄悄没有住人,猿猴很多,山林茂密。这里已有两个女孩,也是十岁,都很温柔美丽,他们不吃东西。能在峭壁上飞走,爬树像敏捷的猕猴,没有失过足。尼姑给我一粒药,又让我拿一把宝剑,二尺来长,剑锋吹毛断发。让我跟两个女孩学攀登,渐渐感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猴百发百中。后又刺虎豹,都是割掉脑袋拿回来。三年后能飞了,刺凶猛的鸟,没有刺不中的。剑刃渐渐磨减到只剩五寸长,飞禽遇到,有来无回。到第四年,留下二女守洞穴,带领我到城市,我也不知是什么地方。她指着一个人,一一的把这人的罪过说一遍,说:‘为我把他的头取来,不要让他知道。定定神,象飞鸟一样容易。’给我一把羊角匕首,刀长三寸,我就在大白天把那人杀了,别人还没看见。把他的头装在囊中,返回石穴,用药将头化为水。五年后,尼姑又说:‘某个大官有罪,无故害死很多人,你夜里到他的房中,把他的头割来。’我带着匕首进到他的房中,是从门缝中进去的,没有一点障碍,爬到房梁上,直到他睡觉,才把他的头拿回来。尼姑大怒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说:‘我看他戏弄一个小孩玩,怪可爱的,就没忍心下手。’尼姑斥责说:‘以后遇到这类人,先杀孩子断其所爱,然后再杀他。’我叩拜谢罪,尼姑说:‘我把你的后脑打开,把匕首藏在里面伤不着你,用时取出就行。’又说:‘你的武艺已成,可以回家了。’就把我送回来了。她还说:‘二十年后,才能一见。’ ” 聂锋听完,非常害怕。以后,到晚上隐娘就不见了,天亮才回来,聂锋也不敢追问,因此,也不太怜惜疼爱隐娘。忽然一天一个磨治铜镜的少年来到聂家门前,隐娘说:“这人可做我的丈夫。”她禀告了父亲,父亲不敢不答应。隐娘便嫁给了他,她丈夫只会磨镜,没别的本事。父亲供给他们丰厚的吃穿,在外居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们讲鲁迅,就是讲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他的实践。但读了韩国朋友的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把“鲁迅”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是不够的,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

20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世界性。其表现形态有两种一是相互影响性,一是平行性。所谓“平行性”,就是说,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所说的“鲁迅”,是指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如柳中夏教授所说,他们是“相互照射的镜子”,他们的文本是可以作“互文解读”的。

另外还有些20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一些思想家、文学家,他们或者不同程度地受到鲁迅影响,但又以自己的独立创造丰富、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或者是鲁迅的研究者,却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阐释鲁迅,又接着鲁迅往下说,也同样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日本的竹内好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所创造的“竹内好鲁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视为“从鲁迅出发的竹内好思想”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鲁迅”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鲁迅”,是符号化的鲁迅,我们讲的“鲁迅遗产”,主要是指鲁迅和同时代的东亚思想家与文学家共同创造的20世纪东亚思想、文化、文学遗产,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突出“二十世纪中国与东亚经验”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最近二十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盛行着两种思潮:或者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在‘割裂了传统’因而主张‘回归儒家’;或者以为对西方经验,特别是美国经验的拒绝,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主张‘走英美的路’。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或转向外国,而且限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却恰恰忽略了‘现代二十世纪和中国’,即使是讨论现代中国学术和文学,也是偏重于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那一部分学者与作家。这样,真正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的变革,以解决现代中国问题为自己思考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反而被排斥在研究视野之外。这些年孙中山之受冷遇,毛泽东之被遗忘,鲁迅之一再受到攻击,绝不是偶然的。”

这样的情况,在21世纪初仍在继续。

因此,在当代中国,研究鲁迅,言说鲁迅,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就具有某种“文化反抗,文化坚守”的意味。“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亚国家以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学术界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这些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普及鲁迅思想、文学,传扬鲁迅精神这一方面。

(节选自《“鲁迅”的“现代价值”》钱理群)
1. 以下选项不属于文题中的鲁迅一词范畴的一项是    

A不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而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讲鲁迅的的思想、文学和实践。

B指20 世纪的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C 不同程度地受到鲁迅影响的又以自己的独立创造丰富、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某些20 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

D.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阐释鲁迅,又接着鲁迅往下说,也同样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研究者。
2. 下面对相互照射的镜子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

B.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因此思想家、文学家们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

C.思想家、文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

D20 世纪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世界性所表现出的两种形态——平行性与相互影响性。
3.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相互影响性和平行性是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世界性的两种表现形态;作者侧重阐述了“平行性”。

B.第三段提到日本的竹内,是鲁迅的研究者,他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既能阐释鲁迅,也能丰富与发展鲁迅的思想与文学。

C.文中所说的鲁迅,是符号化的鲁迅,因此也包括一批20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文本是可以作互文解读的。

D.在当代中国,研究鲁迅,言说鲁迅,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是一种“文化反抗”和“文化坚守”,这也正是作者普及鲁迅思想、文学,传扬鲁迅精神的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朱自清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有人说:“人类是一种群居的独居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都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

③全世界的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在严寒的冬天集合成群,相互协助,共度寒冬。

综合上述文字,请以“群居与独处”为题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怀念牛

申平

一路上,我恨不能把大黄牛打死……

这是30多年前的一天,亘古不变的太阳照耀着内蒙古一个农业县的乡村土路,17岁的我赶着一辆破牛车,进山拉柴去。

那时我家成份高我爷爷是地主,所以像我这样一个地主羔子,在村里受欺凌仿佛就是天经地义。昨天娘带着我去找生产队长申请用车时,生产队长的脸从头到尾都是黑的。早晨我套车出发,生产队长又特意赶来说:“就给你一天时间,今天天黑以前必须回来,牛不能少半根毛,车不能有半点损坏,否则,你就是破坏生产!听听,这叫什么话,我心里真是恨死了他。

因为心里有气,我便拿驾车的大黄牛出气,没想到它却跟我捣起蛋来。他开始不走正道,一会往左拐,一会往右行,还不断地想走回头路。我用鞭子使劲抽它,也许因为我人小力不够,它好像根本就不在乎。直到我把鞭子打烂,它也根本不听我的指挥。看我手里没了家什,它变得更加嚣张,居然往路边一靠,梗起牛脖子不肯走了。我跳下车来,恶毒地咒骂它,用脚踢它,可它就是不走。(1)它的一双牛眼不断地斜视着我,我分明在那里面看到了轻蔑和嘲笑。联想到村上人对我的欺辱,我真的是被气急了。我看到车上有一根绞柴车用的木棒,就把它抽出来,抡起来就往大黄牛身上猛打。我边打边骂狗日的,让你们欺负我!让你们欺负我!这回它大概被打疼了,居然狂跳起来,拖着车子下了便道,没命地往前狂奔,直到车被树挂住。

我从后面追上来,脸上流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我和大黄牛面对面地喘着粗气,互相怒视着。如果当时我手上有刀,我真想马上宰了它。宰了它我就自杀,这个世界真是太冷酷了!后来我冷静下来,我把木棒放回到车上,上前去摸大黄牛的脑袋,我带着哭腔对它说大黄牛,我求求你了。我知道你不愿意进山,刚才也是我不好,可我家连一点烧柴也没有了。我还得活下去呀!你可怜可怜我,行吗?说也奇怪,不知大黄牛是闹够了还是听懂了,接下来它竟开始听我指挥,重新上路出发。

由于在路上耽误了时间,所以到林场装上柴禾以后,太阳就压山了。林场的一个职工对我说:“小伙子,你干脆等明天再走吧。出山这么远,小心碰上狼啊!我何尝不想如此,可我想起了生产队长的话,只好摇摇头,咬牙上路。临行前,我在林场选了一根小臂粗的柞木棍防身。

回家的大黄牛根本不用吆喝,它拖着一大车柴禾还有我,大踏步地朝前走着;但无论它怎样快走,没出山天就黑透了。路上空空荡荡,不见一个人影。天越来越黑,我越来越怕。我忽然觉得,大黄牛成了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依靠。

真是怕啥来啥。忽然,大黄牛的脚步慢了下来,接着它又停住了。我往前面一看,头发不由得直立起来。狼!前面的路上站着几条黑影,它们的眼睛闪动着蓝光。我一下子觉得浑身发麻,几乎就要从车上栽下来。大黄牛这时回头看了看我,好像在问我怎么办。我声嘶力竭喊了一声:“大黄牛,全看你的了!话音未落,只听大黄牛地一声大叫,它把脑袋贴近地皮,拖起车快速向前冲去。几条狼先还在路上不动,等到大黄牛走近,它那两支锋利的犄角向它们晃动的时候,它们才不得不跳开,但随即它们便开始从两侧向大黄牛发起进攻,跳跃着去咬大黄牛的肚子和腿。这时我被大黄牛的气势所鼓舞,几乎忘了害怕。我两脚分别站到两边车辕上,抡起柞木棍开始打狼。柞木棍极其坚硬,打到狼身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我听到了狼的哀叫声。这样一来,大黄牛的犄角和我的柞木棍便形成了一张强大的火力网,车上的柴又是树杈荆条,所以狼们只有跟着车跑,不敢靠前。但它们并不放弃,继续穷追不舍,在车的两边蹦跳嚎叫。

前面突然出现了两支火把,接着听见马蹄声响,跟着的狼立刻不见了。啊,有人!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见到了救星!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来人竟是生产队长,还有几个村里人,他们是专门来接我的。(2)我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霎时觉得生产队长的黑脸也是那么可爱。

生产队长看了看我,问了一下情况,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就好。随后他又说了一句:“大黄牛真是好样的。我从车上跳下来,上前抱住了大黄牛的脖子,使劲地亲吻着。大黄牛也伸出舌头,舔着我的脸。在这一瞬间,我和大黄牛成了生死至交的好朋友。

此后我经常到牛栏里去看大黄牛,送青草给它吃。为此,村里人也开始对我友好起来,说我是个有良心的人。是啊,我怎么能忘记大黄牛呢。如果不是大黄牛的勇敢忠诚,我也许早已葬身狼腹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多年,大黄牛也早已不知所终,但我依然深深地怀念它。
1.请简要概括文中怀念的“牛”有怎样的特征。
2.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它的一双牛眼不断地斜视着我,我分明在那里面看到了轻蔑和嘲笑

(2)我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霎时觉得生产队长的黑脸也是那么可爱。
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牛与狼的对抗?

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牛的感情变化,并谈谈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    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
1.句末“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一句既渲染了环境的     又将“荧荧”比作        ,表现了作者     心境。
2.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1)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