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望 江 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 喻雪花。

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①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向往)之情。②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③“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④“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④“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解析】 试题分析:体会诗歌的感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赏析:1.看标题,抓题眼;2.看注释,抓暗示信息;3.看作者,知人论世;4.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5.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6.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7.看尾句 ,卒章显志。8.看题干 ,得到启示——方法多样,综合运用,方为上策!诗歌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向往)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考生抓住诗歌意象、意境分析诗歌情感。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    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秀州 除:授职。  B 从:听从。

C火之起伏 司:观察。  D.盐之积以时收之 委:聚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B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C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D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 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泥塑大师,年轻时就喜欢玩泥巴,捏各种小虫之类,先后遭到母亲和妻子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要玩。起初,老是拿捏不准,用力过重,就会变形;用力太轻,则不能成形。为了把虫子捏得像模像样,他经常跑到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虫子的形状和神态,回到家就开始捏。

后来越捏越有兴趣,便不惜代价,买来泥塑材料。为了提高塑艺,不管哪里有泥塑展,他都会去参观,一有感悟,立马回家捏捣。感觉不大满意,便推倒重来。后又拜师学习,切磋琢磨。

久而久之,他塑造的蝈蝈、螳螂、蚱蜢、蝴蝶、蝉等栩栩如生,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曾多次获得国际金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查看答案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杜甫    鲁迅     贝多芬     桑地亚哥

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胜利日阅兵空中梯队呈现的亮点的解说,请概括其中的三个亮点,每点不超过15个字。

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中,陆、海、空三军航空兵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有五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                       。历次大阅兵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力量成长壮大的足迹: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1999年国庆阅兵,三军航空兵首次联合受阅;2009年,14型151架飞机受阅,规模超过了以往。这次阅兵,空中梯队规模更大,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都超过了历次阅兵,创下历史之最。

二是                       这次阅兵,一些老旧机型没有了,增加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新装备,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三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编队队形新颖震撼。……

四是拉烟、空中护旗等呈现方式增强美感。……

五是                       。“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本次阅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将军担任梯队机长,有的担任梯队空中指挥员,有的既担任指挥部领导,又驾机直接受阅。还有多名师长、团长直接上阵带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