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近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持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审美意蕴的一项是(   

A.在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时,冲入秋空,布阵南征,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B.翅膀拍动频率适中,沉雄有力,引吭嘹唳,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C.大都以动态出现,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与鹰、燕、鹤鹭等有所不同。

D.翔姿优美,亦刚亦柔,阵容壮观,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之浅吟低唱、鹰的竦持树端、燕的栖息房梁、鹤鹭的兀立江滩,其审美意蕴较之鸿雁列阵高飞低下得多。

B.鸿雁的随阳、健飞之习性,显示的是一种阳刚强劲之美,由于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因而就给人一种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文章拿蟋蟀、鸣蝉、鹰鹞、鹤鹭等与鸿雁做对比并引用古诗词中的句子,是为了突出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D.文章最后一段中说“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

 

1.C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选项C只是说了习性特征,不是审美意蕴。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这类题目的错误点设置:(1)暗中更换,偷换概念;(2)夸大或缩小事实;(3)相互矛盾;(4)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选项B,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故答案选B。选项A.C侧重写景,选项D侧重言志。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选项A,它们只是审美意蕴不同,没有高下之分。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找到选项在文中的原型,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观点态度,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求是否一致,不一致的选项即为错误选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C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查看答案

从修辞角度看,下面古诗词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外寒苦,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运用对偶的句式,拟人化的手法,将“一水”“两山”转化为富于生命情感的亲切对象,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手法,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一振。

D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既是设问,又是比喻,以景物喻愁思,显示出闲愁之多。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都出自王维作品,都属于山水田园诗的一项是(   

①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③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⑤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⑧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A①②⑤⑧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③④⑥⑦

 

查看答案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柳宗元《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爽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查看答案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