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李清照的《声声慢》)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的《琵琶行》)
(4)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的《蜀道难》)
(5) ,鱼鳖不可胜食也。 ,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墨子之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西汉刘向《说苑·杂言》中有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1.上面两则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想到一句古语“ ”。
2.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文后小题。
山坡羊 冬日写怀(其二)
(元)乔吉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①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殿前欢 冬
(元)薛昂夫
捻冰髭,绕孤山枉了费寻思,自逋仙②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道梅花不要诗。休说推敲字,效杀颦难似。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
【注】①鳌:大鱼。②逋仙:曾隐居于孤山的林逋。
1.这两首元曲分别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形象?
2.请简析两首元曲表达的主旨。
用“/”给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选自《孟子·尽心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延:招请。
B.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 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札曰 札:短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疾良已 之二虫又何知
B.其侄某识之 其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而喜饮益甚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野 店
李广田
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
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疏。然而又好像熟悉,因为你走过许多这样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正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面跟着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门口张望,或用了柔缓的声音在招呼谁来晚餐,也许,又听到几处闭门声响了,“如果能到哪家门里去息下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不多远,你便发现一座小店呆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早还须赶路,而当晚你总能作得好梦了。“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这样的对联会发现在一座宽大而破陋的店门上,有意无意地,总会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这儿你会受到殷勤的招待,你们遇到一对很朴野,很温良的店主夫妇,他们的颜色和语气,会使你发生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但有时,你也会遇到一个刁狡的村少,他会告诉你到前面的村镇还有多远,而实在并不那么远;他也会向你讨多少脚驴钱,而实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许并未看出刁狡得讨厌,他们也只是有点拙笨罢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饭菜呢,则只在分量上打算,“总得够吃,千里有缘的,无论如何,总不能亏心哪。”店主人会对了每个客人这样说。
在这样地方,你很少感到寂寞的。因为既已疲劳了,你需要休息,不然,也总有些伙伴谈天儿。“四海之内皆兄弟呀。”你会听到这样有人大声笑着,喊,“啊,你不是从山北的下洼来的吗?那也就算是邻舍人了。”常听到这样的招呼。从山里来卖山果的,渡了河来卖鱼的,推车的、挑担的、卖皮鞭的、卖泥人的,拿破绳子换洋火的……也许还有一个老学究先生,现在却做着走方郎中了,这些人,都会偶然地成为一家了。他们总能说慷慨义气话,总得那样亲切而温厚地相照应,他们都很重视这些机缘,总以为这也有神的意思,说不定是为了将来的什么大患难,或什么大前程,而才有了这样一夕呢。如果是在冬天,便会有大方的店主抱了松枝或干柴来给煨火,这只算主人的款待,并不另取火钱。在和平与温暖中,于是一伙陌路人都来烘火而话家常了。
直到现在,虽然交通是比较便利了,但像这样的僻野地方,依然少有人知道所谓报纸新闻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地方并非完全无新闻,那就专靠这些挑担推车的人们了。他们走过了多少地方,他们同许多异地人相遇,一到了这样场合,便都争先恐后地倾吐他们听见所闻的一切。某个村子里出了什么人命盗案,或是某个县城里正在哄传着一个什么阴谋的谣言,以及各地的货物行情等,他们都很熟悉。这类新闻,一经在小店里谈论之后,一到天明,也就会传遍了全村,也许又有许多街头人在那里议论纷纭,借题发挥起来呢。说是新闻,其实也并不完全新,也许已经是多年前的故事了,传说过多少次,忘了,又提起来了,鬼怪的,狐仙的,吊颈女人的,马贩子的艳遇,尼姑的犯规……都重在这里开演了。有了人要唱一支山歌,唱一阵南腔北调了。他们有时也谈一些国家大事,譬如战争灾异之类,然而这也只是些故事,像讲《封神演义》那样子讲讲罢了。火熄了,店主东早已去了,有些人也已经打合铺,睡了,也许还有两个人正谈得很密切。譬如有两个比较年轻的人,这时候他们之中的一个也许会告诉,说是因为在故乡曾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过,他逃出来了,逃了这么远,几百里,几千里还不知道,而且也逃出了这许多年了。“我呢……”另一个也许说,“——我是为了要追寻一个潜逃的老婆,为了她,我便作了这小小生意了。”他们也许会谈了很久,谈了整夜,而且竟订下了很好的交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窗上发白,街上已经有人在走动着了,水筒的声音,辘轳的声音,仿佛是很远,很远,已经又要到了赶路的时候了。
呼唤声、呵欠声、马蹄声……这时候忙乱的又是店主人。他又要向每个客人打招呼,问每个客人:盘费可还足吗?不曾丢了什么东西吗?如不是急于赶路,真应当用了早餐再走呢,等等,于是一伙路人,又各自拾起了各人的路,各向不同的方向跋涉去了。“几时再见呢?”“谁知道,一切都没准呢!”有人这样说,也许还有人多谈几句,也许还听到几声叹息,也许说:“我们这些浪荡货,一夕相聚又散了。散了永不再见了,话谈得真投心,真投心呢!”
真是的,在这些场合中,纵然一个老江湖,也不能不有些惘然之情吧。更有趣的是在这样野店的墙上,偶尔你也会读到用小刀或瓦砾写下来的句子,如某县某某人在此一宿之类。有时,会读到些诗样的韵语。虽然都鄙俚不堪,而这些陌路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陌路的相遇又相知,他们一时高兴了,忘情一切了,或是想起一切了,便会毫不计较地把真情流露了出来,于是你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人间味。就如古人所歌咏的:
君乘车,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
他日相逢为君下。
——这样的歌子,大概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吧。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说说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
(2)他们一时高兴了,忘情一切了,或是想起一切了,便会是毫不计较地把真情流露了出来。
3.本文采取了第几人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行旅者在野店中的感受的?
5.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