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无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褪去浮华求本真   深夜滤去了所有的光影,留下最原始最自然的深邃的黑,不要掩饰,也无须去伪装。人们的心也由此沉淀得如此宁静,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 当落叶旋着褪色的裙摆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它追求的是真实,纵使华颜已衰,却在最后的决绝中舞出生命的绚烂。当断墙残垣横亘在废墟的一隅沉默,它不需要任何修复,残损才是它想要留给世人的警示,因为那才是曾经岁月的真实。聆听古寺钟声,斑驳锈迹的钟鼎,也能发出禅意的淡定;抚过青瓦枯藤,残败的痕迹中,似摸过历史的纹路;放肆的笑声,无忌的哭喊,那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袒露。撕碎伪装的面具,抛弃所有的装饰,褪去繁华,我们需要的只是真实。 华丽的辞藻,恭维的语调,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质。洗尽铅华的真实才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需要的是最真最诚实的话语,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低吟浅唱,却也能化作流过心底深海的暖流。当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更是经典而深刻。刻意地显示所拥有的富贵,这只能暴露你内心的虚荣。纵使金杯玉盏,又怎能相抵双手捧饮甘泉的痛快?不必让那些附庸的形式羁绊向往快乐真实的心,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 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虹掩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那种无保留的情感宣泄,尽在他们眉目间舞蹈中或悲伤或欢乐的音乐,就解开心灵的枷锁,让心灵远飞。像稽康一般,在草屋前握铁,在月下抚琴,让天籁传来,让生活无比纯净。 不为世间浮华言语所同化,不为人世虚幻情感所虏获。人,要追求本真。简洁而朴素,率性而为,超越于世俗的潜在规则与无言约定,言语逢迎与情意交接,去追求本真。拥有了本真,丢弃了浮华,你会得到纯天然的快乐! 除去浮华装饰,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保持生命本色,让精神天空晴空一碧高远辽阔。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理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几句话的含义是关键。“宁拙毋巧”,言字应拙朴、自然,本色,而非华巧、机巧;“宁丑毋媚”,言字宁丑而不熟媚轻态,丑中见境,丑中见美,外丑内美;“宁支离毋轻滑”,言字形散乱有骨力但不轻浮不劲利;“宁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为之,凌云健笔,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不仅写字,鲁迅先生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联系材料中“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但想要拿到高分也不容易。行文时应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作文。所以本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隐去浮华,追求本真;②质朴为人,率真为事;③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符合题旨皆可,亦可进行辨证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李清照的《声声慢》)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的《琵琶行》)

(4) 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的《蜀道难》)

(5)              ,鱼鳖不可胜食也。             ,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墨子之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西汉刘向《说苑·杂言》中有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1.上面两则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想到一句古语“                 ”。
2.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文后小题。

山坡羊   冬日写怀(其二)

(元)乔吉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①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殿前欢   

(元)薛昂夫

捻冰髭,绕孤山枉了费寻思,自逋仙②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道梅花不要诗。休说推敲字,效杀颦难似。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

【注】①鳌:大鱼。②逋仙:曾隐居于孤山的林逋。
1.这两首元曲分别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形象?
2.请简析两首元曲表达的主旨。

 

查看答案

用“/”给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选自《孟子·尽心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君亦堂闻其名,之官舍         延:招请。

B.履穿踵,拂袖翩跹行             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                  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                    札:短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疾良已                      二虫又何知

B.侄某识之                       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喜饮益甚              缦立远视,望幸焉

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