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一首诗写的是春天里哪个时段的景象?请结合原诗加以分析说明

答: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一联透露出了什么样的气息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加以鉴赏分析。

答:                                

 

1.这首诗写的是早春的景象。在诗中,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而且数量不多,只有“几处早莺”和个别“谁家新燕”,说明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季节,尤其是“浅草”句,浅草,说明草长不高,才刚能没过马蹄而已,这就更清楚地表明这只是早春的景象。 2.这一联透露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兴奋和喜悦的情怀。这两个诗句通过莺争暖树和燕啄新泥来描绘早春的景象,一个“争”字和一个“啄”字,把早莺和新燕写活了,写出了动感,不仅让人看到了暖春的可爱,更是让人从莺和燕的身上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由此也透露出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三、四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荆轲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不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馈赠。

B恐惧不敢自              陈:述说,陈述。

C荆轲笑武阳              顾:照顾,关怀。

D使使于前                毕:完、完结,结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相同的一组是

A.嘉为先言秦王曰    燕王拜送

B.不敢兴兵拒大王    次进

C.群臣怪            乃欲以生劫

D.而乃手共搏之      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所作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荆轲除了靠他带来了信物外,还要靠收买秦王身边的人替他说好话帮忙才有机会上秦殿去接近秦王。

B.因为荆轲武艺高强,所以当他手拿匕首要刺杀秦王时,秦王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只能在大殿上绕着柱子跑来躲避荆轲的刺杀。

C.荆轲追逐秦王时,有拿武器的侍卫们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是不能上殿的,所以仓促之间没有侍卫上殿阻击荆轲。

D.荆轲被砍伤倒地后,还很轻慢地坐在地上说因为自己想活捉秦王逼他立契约所以才没有成功。
4.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流,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运河实际上是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位。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至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无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李清照的《声声慢》)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的《琵琶行》)

(4) 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的《蜀道难》)

(5)              ,鱼鳖不可胜食也。             ,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墨子之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西汉刘向《说苑·杂言》中有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1.上面两则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想到一句古语“                 ”。
2.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