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故乡的沉沦
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2.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请简要分析“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
5.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内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O-1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下列对一氧化碳医用作用的解释,最准确的一组是( )
A.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是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体内需要一定的一氧化碳。
C.科学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一氧化碳虽然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排斥反应。
2.下列不能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
A.让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
B.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
C.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在一星期之内可以幸存。
D.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都死于产生在肺叶中的血块。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氧化碳如果使用不当,对人类的危害一般不明显。
B.美国一些著名的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特别理想的效果。
C.一氧化碳在人类器官移植手术中作用明显,不再需要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
D.科学家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有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仿照下列句子,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钻石再大,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贵,若久藏土中也只是等同于黄土; , ; , ;……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文的寓意。(字数不要超过20字)
一条受伤的龙困在浅滩上,刚开始群虾被这庞然大物吓得躲起来,但后来经测试后,以为龙不过如此,于是虾群开始戏弄龙。一只老乌龟看不过去,警告虾群将来会有报应,果然三天后龙体康复了,飞上天之前,回头一吐火,一群虾变成了——糊椒烤虾。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②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③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④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话西游》系列的修复版,比起《泰坦尼克号》的修复版,画面质量只能算勉强,甚至没有字幕。不过对观众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你哪怕是第一次看,没听清楚某句台词,影厅里也立刻有热心观众给“补上”。
B.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控制过度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明呢?
C.面对公众事件,不少地方深谙“ 拖字诀”,习惯通过采用延缓通报,等社会关注度“降温”之后再发布后续情况来“大事化小”。
D.金秋时节,小王决定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来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