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问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3)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1)(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2)(2分)参考答案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参考答案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3)(4分)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题两问,分别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表达技巧。回答第一问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第二问问的很明确,就是考查修辞手法。哪些暗示答案不止一种手法。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这里明显是用了拟人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主要是炼数量词。“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感,但不是简单的分析情感,而是要分析情感的变化过程。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①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②,而无以夺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德清君:柳镇父亲。②箦:竹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以求食     间:从小道

B.人兵戎       罹:遭受

C.而无以     夺:夺取

D.群冤获       宥:赦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诬陷正士,校私仇    上命先君总三司听理

B.少文悍哀            有过礼不逾

C.居德清君          至则平反

D.表晋州录事参军      吾知其不子营私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镇因战乱带领家人逃难期间,有一次独自骑驴外出,希望讨得一些食物,路经山涧时遇到洪水,全身又脏又湿,但他并不因此而恼怒。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后来又升任他为大理评事但他议论事情确切直接,世人不能容纳他的意见。

C.柳镇在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哀痛异常行为却不失礼节,为人所佩服,鉴于此,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

D.柳镇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公正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最终因他事遭人中伤,被贬官为夔州司马。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②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

③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④求!无乃尔是过与?

查看答案

下列对漫画寓意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反映了社会上父子之间爱的不对等现象

B表明年老的一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向年轻人学习

C 隐喻了现代西方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击

D讽刺了现在的年轻人道德滑坡现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③⑤④⑥①② D.⑤③④①⑥②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死在柳州刺史任上所以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人刚直敢于诤谏。他是当时文坛的著名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使北宋文坛盛极一时且影响于后世。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的先河。

D.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文风深受《战国策》影响议论明畅笔势雄健善于雄辩。有《嘉祐集》传世。散文代表作《过秦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之行 “已”同“矣”语气词

B.郑伯肉袒牵羊以 迎接

C.乘马 跟随、跟从

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名词活用为状语按照旧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