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面对清秋,欧阳修低吟“万叶千声皆是恨”,刘禹锡却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
阅读下面某中学对在校500名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用 途 | 玩游戏听歌 | 攀 比 | 发短信聊天 | 便于和父母联系 | 问同学作业 |
所占比例 | 38% | 20% | 39% | 2% | 1% |
(1)用一句话概括调查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2)请你代表学校,给全体学生写一条宣传语,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以配合学校不带手机回校的主题活动。要求语言得体,不超过20个字。
从下面各句中选出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 ( )
A.王平对邻居张大爷说:“张大爷,我们班同学明天春游,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B.李长根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勤劳致富后,仍然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西山脚下的小村里。
C.章老板脸带歉意地说:“对不起,犬子昨天冲撞了您,能否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呢?”
D.董教授打开书,只见扉页写道:奉上我的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2)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根本策
石 介
民者,国之根本也。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人皆曰“天下国家”,孰为天下?孰为国家?民而已。有民则有天下,有国家;无民则天下空虚矣,国家名号矣。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
然则民其与天下存亡乎!其与国家衰盛乎!自古四夷不能亡国,大臣不能亡国,惟民能亡国。民,国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叶存者。故桀之亡以民也,纣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汉有平城之危、诸吕之难、七国之乱、王莽之篡,汉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唐有武氏之变,禄山之祸,思明、朱泚、宗权、希烈①诸侯之叛,唐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夫四夷、大臣非不能亡国,民心尚在也。观汉高祖、文、景、唐太宗,其有以结民心之固。王莽篡夺,汉已亡矣,而民尚思汉恩未已,故光武乘之中兴。武氏、希烈之乱,唐已亡矣,而民尚思唐德未已,故终至于三百年。莽等不能亡汉,武氏、禄山诸寇不能亡唐是也。民之叛也,虽以百里,虽以匹夫,犹能亡国。汤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陈胜以匹夫亡秦是也。噫!民之未叛也,虽四夷、诸侯、大臣,不能亡国,况匹夫乎!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噫!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之谓,盖不敢( )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 ),不敢轻侮( )鳏寡。民虽匹夫也,有义勇,有豪杰,有奸雄。伊尹、吕望,义勇也;陈胜,豪杰也;黄巢,奸雄也。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夫黄巢伺唐之隙,因民之饥,聚兵以扰天下,奸雄矣。吁!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呜呼!民可忽哉?臣观太祖、太宗、真宗陛下养民勤矣,爱民至矣,然而天下之民困,其何故哉?郡守县令滥也,差役重也,贡献劳也,兼并盛也,游惰众也。今欲息民之困,在择郡守县令,省差役,罢贡献,宽馆驿,久使任,抑兼并,斥游惰。
臣谨求其利病而各著于篇。
(选自中华书局《徂徕石先生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 居:居住
B.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 务:致力
C.夫黄巢伺唐之隙 伺:探察
D.今欲息民之困 息:使……停止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孟子之谓,盖不敢( )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 ),不敢轻侮( )鳏寡
A.因 也 以 B.以 也 于 C.因 焉 之 D.以 矣 于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B.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C.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D.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提出观点“民者,国之根本也”,论述了民心之离否与天下治乱的关系,分析了“天下国家”的本质,认为有民众才能有天下。
B.作者在第二段针对民众与天下存亡、国家盛衰的关系展开了阐述。他列举历史上“得民心”与“失民心”的诸多事例进行对比论证。
C.作者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历史,深晓“民乃根本”之理,永存“养民”之“爱心”,采取措施来巩固民心,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全文观点鲜明,作者在结尾点明了写作意图。作者运用引用、对比等手法论证,排比句、感叹句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
(2)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3)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